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转眼间,2024年已经过半,上半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无论是收获还是遗憾,都应该庆幸我们还有机会来规划明天。如果从现在开始,不再虚度光阴,依然可以收获很多!
01
从今天开始
就有无限可能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那么在年底,你可以做183件;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天念佛2000遍,那么在年底,你将完成36.6万遍;如果每天念佛5000遍,那么你将完成91.5万遍;哪怕每天念佛108遍,你也会在年底完成近两万遍;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天磕头108个,那么在年底,你将完成近2万个;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天念550遍三皈依,那么在年底之前,你早已念完了十万遍;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天少刷1个小时的手机,那么你将节省183个小时。如果把一天的有效时间计算为8小时的话,那也就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23天。
如果从今天开始,每两天学习一集讲经视频,那么在年底前,你至少可以把《药师经》讲记(22集)、《地藏经》(30集)、无量寿经(32集)都学习一遍。
如果从今天开始,多用一个小时来闻思佛法,那么,谁也无法预估你将会有多大的改变!
02
人身,到底有多难得?
影视剧中经常有:“20年后还是一条好汉!”“下辈子再报答你!”“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然而,这人身,真是想要就能得到的么?
在佛教经典中有种种的比喻化导大众感悟“人身难得”之真理。比如将人身比作:穿针、捞针、龟木、爪土、鸽身、日月、猪羊、洪水、朝露、囚徒、屠牛......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
03
把生命的精力
用在人生大事上
得人身是很难的,要转凡成圣、永断轮回,这比得人身还要难。所以有句话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生错过了,希望就很渺茫。所以我们对这个人身要有殷重心,对佛法更要有难遭难遇想。
▲古文殊寺法堂壁画《释迦说法图》
大事不糊涂,小事随缘过
为什么佛教说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呢?世智辩聪的人有可能在短期目标上很明确,也很努力,最终也实现了,但是因小而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为他不知道人生苦短,应当要做大事啊!
《兰亭序》里说:“死生亦大矣。”师父悟公上人也常讲这句话:“除了生死事大外,其它都是好商量。”世间轮回不要那么认真,要聪明一点,得过且过。今天吃什么,无所谓的,生活没有一定的,放松一点。修行要认真一点,今天念一千佛号,明天念一千一、一千二、一千三,要往上加。
古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甚至讲“大智若愚”,大事不糊涂,小事随缘过,对于一个有志的人,一定不能停留在没有意义的事或者小义之事上。
“理”上明了,才有“事”可修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闻思?闻思是为了明理,知道方向了,这个理论就能指导我们去实践。
比如说,从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从理上明白了佛性之后,依理而修,显发我们的佛性,然后皈依佛性,净念相继,把它保持住,这就叫功夫了。
理上明了,才有事可修。理属于性德,我们自性本具;修叫修德,我们依这个理去起修,就可以修证,就可以去实现。
所以,明理了,又能实践了,人生几十年修下来,那还了得呀!自己都可以想象的。如果既不明这个理,也不明这个事,那就是迷茫的人生,目标也不具有真理性,甚至有时还因小失大。
铺一条人生的吉祥路
如果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纸,你在上面绘画,肯定会画出图案来。如果心灵是一片田地,你辛勤地去耕耘,肯定就会硕果累累。但是如果你忘掉它是一片地,而让它荒芜在那边,那它仅仅只是一片无序的空间,杂草丛生、烦恼充满。
所以古时候祖师就说,“山前一片闲田地”。每个人都想明心见性,但是就眼皮底下的那块地是自己的都不知道,有时候还觉得自己好可怜啊,一无所有,但明明那块地就在那里。有人告诉你,那块地就是你的,是有价值的,你还不相信,满天下找。那些跟自己没关系的人、那些变幻无常的东西追求了大半辈子,而自己家的那块地却没作为过。
如果我们通过学佛找到了这块地,然后开始规划、开始建设,那自然就会有结果。如果我们从肉体到思想、精神、业力都去净化,通过戒恶修善、积功累德,在这样一个无常轮转的空间里充填诸佛的福德,这样就能铺就一条人生的吉祥路。
▲粥去饭来莫把时光空错过
钟鸣鼓响常将生死记心头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