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一部记叙玄奘大师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
前五卷述大师出生、出家学历、西游行程及各地参学经过,后五卷述大师回国以后和宫廷来往关系,译经事业以至最后在玉华宫示寂等。
第二卷记述了大师从高昌西行,至阿耆尼等国,越葱岭到素叶城逢突厥叶护可汗,过千泉、笯赤建等国,度大雪山过梵衍那、迦毕试国进入印度,经北印度滥波、那揭罗喝,健陀罗、乌仗迦那、呾叉始罗、迦湿弥罗诸国。又西南行经中印度波理夜呾罗、秣兔罗诸国,到达羯若鞠阇国的情形。
第二卷
21 朝拜圣迹
译文:
玄奘大师追上同伴以后,继续向东南山中行走约五百余里,到达健驮罗国(今巴基斯坦白夏瓦),属于北印度境内。
该国东临信度河,都城叫做布路沙布罗城。这个地方有很多贤圣之辈,作论大师那罗延天论师、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法救论师、如意论师、胁尊者等,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在王城的东北,有一座置放佛钵的宝台,后来佛钵被流动性地移放各国供养。玄奘大师到时,正供养在波刺拏斯国(西印度),不在此台。
在王城外东南八九里处,有一棵毕钵罗树(即菩提树),高一百多尺,过去四佛,均坐在此树下成佛,现在塑有四尊如来像,将来还有九百九十六佛,也都将坐在这里成佛。
毕钵罗树的旁边还有一座佛塔,是迦腻色迦王所建造,高四百尺,塔基周围有一里半,高一百五十尺,塔顶起金刚相轮二十五层,其中藏有如来舍利一斛。
佛塔的西南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座白石佛像,高一丈八尺,向北面立,有很多灵异瑞相,常常有人见到佛像在夜晚绕大塔经行。
向塔东北行百余里,渡过大河,到达布色羯罗伐底城(今斯瓦特河与喀布尔河交接处附近)。布色羯罗伐底城东有座宝塔,为无忧王所建,是过去四佛说法的地方。
城北四五里处的寺院内,还有一塔,高二百多尺,也是无忧王所建,这是为了纪念释迦佛过去行菩萨道时,在这个国家为王一千世,也是一千世施舍眼睛的地方。
这里圣迹实在太多了,玄奘大师一路瞻仰礼拜,将高昌王所施金银绫绢衣服等物,分别一一供养所经过的大塔大寺。
接着又到了乌铎迦汉荼城(今印度河与喀布尔河会合点的东北),由城北涉履山川,行走六百多里,进入乌仗那国(今斯瓦特河流域)夹苏婆萨堵河。
这里曾有一千四百所寺院,一万八千余僧徒,如今此处佛教已经衰落,寺宇大半荒芜,僧徒也大大地减少。其所传律法主要有五部:法密部、化地部、饮光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
该国国王多住在瞢揭厘城,城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城东四五里处有一座大佛塔,常常出现奇异瑞相,这是释迦世尊在过去作忍辱仙人时,被羯利王(又译歌利王)割截身体的地方。
往城东北走了二百五十里,经大山来到阿波逻罗龙泉,此即苏婆河(今印度河)的源头。河水向西南流。此地气候寒冷,春夏常冰冻,到晚上就飘五色雪花,霏霏乱舞,如落杂花。龙泉西南三十里处河水北岸的一块磐石上有佛的足迹,随着每个人福愿的大小,丈量的尺寸各有长短,是释迦世尊以前降伏阿波逻罗龙时所留下的足迹。
再顺流而下约三十里,有一块佛陀濯衣石,释迦世尊曾在此洗濯袈裟,石上还留有袈裟条纹痕迹。
从瞢揭厘城往南走四百多里便是醯罗山,这是释迦世尊过去为求闻半偈,报药叉之恩,舍身弃命的地方。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