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场生死大病,有特殊药吗?

2024-08-02 08:04:00 发布: 人气:17
图片



我们常说的“四大皆空”,其实是一种把我们从恶业里解脱出来的方法。


但是我们愿意“空”吗?我们不愿意啊!


所谓“四大”,只是现象级的存在。


我们现在看到的光,听到的声音,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都是过去时。但我们捕风捉影,依然在这里面追逐不停。


《楞严经》里说,我们众生就是在幻境中不知不觉,以幻为真。佛教里有一句话叫“认贼为子”。


从世间来说,就像你押赌的时候押错了,押错了那肯定会输的嘛。所以轮回就是一场注定会输的游戏。


图片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但他并不是为了秀书法写的。实际的缘起是当时的名士们汇聚在一起举办了一个论坛,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什么呢?讲生死无常,讲了生脱死。所以整个《兰亭序》里面都蕴含着一种智慧的哲学思考,这才是《兰亭序》不朽的价值所在。


生死这个话题,过去人讲,现在人讲,未来的人还会讲。


大道若不明,纵使长寿如八百岁的彭祖,也说人生就是一场虚诞,一场戏。那我们学佛的人,对这个话题更不能避而不谈。


必须每天谈,每天想,每天思维。睡觉了,躺在床上都要想。多思维一遍这个生命主题,就向觉醒前进了一步。


“老生常谈”,就是要常常谈,常常念,常常思维。


因为轮回是有惰性的,有习气的,甚至这个习气连我们自己都不认识,它是隐蔽的。所以要用佛光去照耀它,常常地去照。


图片


哪一天能照到五蕴皆空了,那除一切苦厄的程序就启动了。


五蕴中,我们身体的地水火风属于“色蕴”。


“受蕴”,是我们的精神感受体,是肉体以外的感受。


“想蕴”,是精神的一个现象,属于第六意识层面,是最粗陋、肤浅的一种大脑的工作机制。


虽然这么肤浅,但被想蕴笼罩的我们,认为这是常态,毫不怀疑它的存在,更没有进行过自我解剖。


然后是“行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行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行蕴到底可不可逆?


我们现在讲“熵增”,“熵增”的这个过程可不可逆,可不可以变成“负熵”?这不仅是一个修行课题,也是一个科学课题。


最后是“识蕴”。“识”能领纳,能分别,是生命非常重要的标志。


但同时“识”作为生命的肤浅现象,也像一个牢狱一样,制约着我们生命的自由。


所以“识”具有双面性,一方面你靠它活着,另一方面它又置你于轮回的死地。


被五蕴挤压,被生死束缚,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个生死重病,不知道黑白无常不分昼夜地在追随着我们!所以佛陀为了救我们,把这个问题研究得非常细致。


图片


轮回是会传染的,解脱也是可以传递的。解脱的智慧佛佛相传,祖祖相续。


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如此,解决生死大病的特效药、免疫药哪里有?只有佛教有。


不服这个药,这个病是看不好的。而这个病一旦解决,不仅我们可以解脱轮回的诅咒,也能帮助我们的祖先从苦海中脱离。



图片


相关文章
· “信”要有“智”为前导
· 收好,菩萨给你的“应急程序”
· 一人学佛,怎么全家受益?
· 如果轮回是真实的,还有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机会吗?
· 这位“老菩萨”,一直都在帮衬我们
· 找回你自己的“万贯家财”
· 皈依三宝  找回自己
· 生命需要这一盏“明灯”
· 随着这样的观想,我们的身见、执着就会瓦解
· 修行不是在讨价还价,不要以世间的那种功利心来面对修行的事情
· 大富长者和日渐“成器”的乞丐儿子
· 这样的PK,当然要赢
· 文殊菩萨现前的殊胜
· 快乐,不应该成为一种奢侈品
· 这是宇宙里的共同语言
· 从此岸,到彼岸
· 修行要不怕修改
·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 《法华经》一开篇,戏剧冲突就上演了
· 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