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盂兰盆会上佛菩萨
南无盂兰盆会上佛菩萨
南无盂兰盆会上佛菩萨
我们前面讲到,目犍连尊者前一念刚证到大阿罗汉果,后一念就生起了度脱父母的念头。这是跟天人不太一样的,天人生天了之后,第一念头——这是哪里?这什么地方?知道是天堂之后,第二个念头——我从哪里来的?第三个念头——我怎么来的?这是天人的三个念头。
作为一个凡夫,当目犍连尊者证得圣道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救度自己的父母亲;第二个念头是找父母在哪儿。于是,“即以道眼观视世间”,尊者就以天眼观视世间,去寻找妈妈。这就像我们现在用电脑一样,只要一检索妈妈的名字,妈妈的信息就会出来。得天眼通的人也是如此,找妈妈在哪儿,自然就会显现。
“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他这时候看到,原来妈妈已经堕落在饿鬼道了。饿鬼道的业报是什么呢?“不见饮食。”喝的吃的,看也看不见。别说看不见,名字都听不到。好比我们走到山涧溪流,能听到哗哗的溪流声,但饿鬼是听不到这水声的,甚至水的名字他都听不到。“皮骨连立。”身体是皮包骨头,骨与骨之间就靠筋拉着,走起路来“咯吱吱咯”,那样一个饿鬼的形象。目犍连尊者见到自己的母亲变成这样了,悲痛欲绝。
这时候怎么办?“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即”是马上。这时候,目犍连尊者已经能超越人和鬼之间的界限了,他马上就以神通力来到母亲面前,把饭交给母亲。
母亲得到钵饭之后,她知道目犍连是她儿子吗?不一定知道的。这时候她看到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左手障钵,是生怕别的鬼看到来跟她抢,她一只手遮住钵,另一只手抓着饭,饭还没送到口中,当下就变成了火炭。尊者眼看着把饭都送到母亲手上了,母亲却吃不到嘴里,所以“大叫,悲号涕泣”。
有的人或许会疑惑,目犍连尊者已经是大阿罗汉,是一位圣者了,他还有感情吗?实际上,他是有很深厚感情的。作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在证圣道之前,他要远离家乡,不与人攀缘,这是他修行进步的方法,是他最基本的功夫,但这不是说他没有感情。因为一个修行人知道,当“生老病死为枷锁,见惑烦恼如深坑”的时候,他是没有能力报恩的,所以他先要淡化世间的感情,当证果得道了之后,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三宝恩都能报了。
目犍连尊者看到母亲吃不到饭,“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驰”,表示很快速的。以他的神足通,马上就来到了佛前。“白佛”,下级向上级禀报,叫“白”。“具陈如此”,就是把所有的过程报告给佛陀。
佛陀怎么讲?“汝母罪根深结。”佛陀说,你的母亲罪根深结。“结”是打结。为什么到恶鬼道里?就是因为罪根深结。佛陀直接讲出他母亲的症结所在。那怎么救她呢?“非汝一人力所奈何。”你虽然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但你的能力还不行的。阿罗汉的力量不可思议,但众生定业的力量同样也不可思议,虽然你想救母亲,但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不仅如此,就是“天地神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天神”是指福报比较大的天上诸神;“地祇”指土地神、路神、桥神,福报相对比较小的诸神;“邪魔”,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树、草、虫子、老鼠、黄鼠狼、蛇、狐狸等等,他们也修持,但是不知道修心的缘故,他拥有一定的力量,却黑白不分,有时候被称为邪魔;还有一种“外道”,不一定指人,其他众生也有外道,他也承认说比如有轮回、有三恶道、有人天,他们也修行,但是不究竟、不了义;“道士”,是修道却没有证得圣果的人;“四天王神”,四天王天的天王,以及他手下的各路天大将军,他们都无能为力。
那怎么办?佛陀很直接了当地给出了答案,“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只有这样,才能解脱你母亲的罪业。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我今天为你讲解详细的救度方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这句话非常要紧。因为我们读《盂兰盆经》的时候,重点是在供盂兰盆,回向现在父母、历生父母,我们平时都只注重在这一方面。其实这里面,佛陀还告诉我们,依靠十方众僧的威神之力,不单单能令堕入饿鬼道的母亲得到解脱,也能“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比如说,我现在不是为了救父母亲,我因为烦恼很重,想减轻烦恼来供僧,有用吗?有用。供僧能得决定报,烦恼重、身体不好等等,以供僧来回向都是有用的,这叫“令一切难皆离忧苦”,这也是万试万灵的“如意宝珠”。
这个方法,是佛在早年的时候亲自宣说的,此后每一年的七月十五,弟子们都如是做,一直到现在,已经延续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