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三卷记述玄奘大师从羯若鞠阇东南行,经中印度阿逾陀、阿耶稽佉等国到达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又往王舍城观礼圣迹,还寺听戒贤法师讲《瑜伽》等论,其后南游到达伊烂拏钵伐多国的情形。
第三卷
34 摩揭陀国
译文:
接着南渡恒河,至摩揭陀国(中印度)。这是一个和世尊有深厚因缘的国度,世尊从修道到证果都在这里完成。国境五千余里。这里崇尚学说,尊重贤士,当时全印度最大、最有名的学府——那烂陀寺,就在此处。国境内共有寺院五十余所,僧徒一万多人,多学大乘。
恒河之南有一故城,周围七十余里,虽已荒颓,犹有雄风。据说过去在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香花宫城),因王宫多花,故得此名。后来至人寿数千岁时,更名为波吒厘子城(今巴特那西北至订那浦尔中途),因城多波吒厘树而得名。至佛涅槃后第一百年,有阿育王,即频毗娑罗王(影坚王)的曾孙,自王舍城迁都来此。因年代久远,今仅存故基,寺院数百,亦只存二三所。
故宫之北,临恒河有一小城,城内有千余家。宫北有石柱,高数十尺,据说是阿育王作地狱的地方。
玄奘大师在城里小住七日,巡礼圣迹。人造地狱南有一塔,据说内有佛舍利一斗,每每放出神光。离舍利塔不远处有一精舍,内供有世尊脚印的白石一方,石上的世尊双迹长一尺八寸,宽六寸,脚下有千幅轮相、瓶鱼花纹等,十指端有卐字纹,历久弥新。
这是佛将入涅槃前从吠舍厘来,经过恒河南岸,站在这石上告诉阿难说:“这是我入涅槃前,最后回望菩提树下金刚座和王舍城所留下的足迹。”接着又指着波吒厘子城说:“百年后将有一位阿育王在这里建都,护持三宝,能役使百神。”
所以,在这附近有很多阿育王所建造的塔及石室遗迹,传说均是当初阿育王役使鬼神所建,用来供养佛陀舍利,或供法师习定使用。
精舍北有石柱,高三十余尺。上面记着阿育王多次以赡部洲供养三宝,又多次以珍宝赎回。故城东南有屈咤阿滥摩僧寺院的故基,这座寺院也是阿育王所造,是召请千僧四事供养的地方。这些圣迹,玄奘大师在七日内一一礼拜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