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口意,在这天地间都会留下痕迹

2024-12-31 09:01:00 发布: 人气:9
图片


图片





轴心文明

图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道早(久)已。”两千多年来,可以说中华文化也好,我们东方文化也好,或者是人类的文明主旨,核心文化已经迷失了 —— “不道早(久)已。”


生命在地球的摇篮里成长起来的文明,地球人类文明的初始状态 —— “人天相应、人天合一”的这个人类文明,就是所谓的轴心文明;这个轴心就是把它从无形的大道,变得有形化,文字化、器物化。这是大道的一支中心,这个中心对我们两千五百年以后的人来说,称为轴心时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的身口意,

都会留下痕迹

图片




现在二十一世纪了,说硅基也好,说电子的基本物质也好,或是微小电流,一下子在人类文明里突飞猛进了。可以说电子科技已经遍及了现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上天入海,而且普及度极高,甚至现在人人都已经离不开电子设备了。


所以,这个时代,那个轴心所提出的人类的觉醒就更加地重要。现在无论什么样的科研,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超越这个所谓的轴心文明给我们人类指明的方向,尤其无法超越佛教所蕴含的智慧。所以佛教是非常精准而高度凝练的一种智慧,能精准对治我们的苦难,指出我们的错误;佛教智慧还在于明晰地给出了解脱之道,生命的正确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就像有的从事写作的文化人,在生命的最后却选择了自我了断,像这样著名的文化人都不能经历老苦,所以“不道久已”,


就像警报声一样,是在警告我们轮回很危险,已经亮红灯了。轮回很危险,可是我们天天却很漠视这个主题,对待这个轮回之路我们还是存有侥幸心理,还是抱有投机心理。


比如说,很高的智慧境界,我们暂时无法理解,禅定也没有生命体验,但是戒律却是很直接的。学戒了,我们有时候还觉得不服气,老佛爷讲这么细。实际上佛讲的千真万确,因为我们身口意的轨迹都是丝毫不爽的。


就像现在,我们很多人拿着手机,疫情的时候,拿着手机就知道你去过什么地方了。你使用手机,手机就记录下你使用时曾到过的一个粗的轨迹。实际上,我们在手机上所有行为都是会留下它的痕迹的,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不代表它不存在。平时我们的身口意也是,即使不用手机,远离手机,我们的身口意在这个天地间依然会留下足迹。



图片






用戒律

守好身口意

图片




所以说,不仅仅在人群里有人看到你,你自己内心也会知道,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不学佛,对这方面我们社会上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是无知的状态;学佛了呢,我们有时候没有想到这么细,没有想到《道德经》里讲的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佛陀就把它量化,用戒律的方式,开遮持犯的方式,让我们作为学处。尤其我们出家人受了戒之后,还会告诉我们,某一条戒如果犯了的话,以后的果报是什么,要报多久,都非常清晰直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这个时代我们还有专门到寺院来学习的,我们专门地了解生命的原理,了解轮回,了解出离,了解解脱等等。这确实是非常幸运的,在生命当中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对于人生经历来说,人生的福报方面来说,遇到佛法了是非常奢侈的。


无论是谁,出生在哪里,拥有多少财富;无论贫、贱、美、丑,社会影响力大小或有无,你的威德大小、福报多少,都不要紧,来到佛门里了,你都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能来到寺院的都是有大福报的人。


这个道场再小,它的意义很明确。这是一个有主题的寺院,主题很明确,内涵很深邃。我们自我要求也好,我们对这个道场、这个平台的要求也好,期待值是很高的,是有佛法的内涵的。


所以我们来到山里面住这个茅蓬,它再简陋,我们赋予它很不同的一种意义 —— 在这个平台我们追求什么,这个很重要,大家要清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年关回想:我们有多少时间留给了心灵世界?
· 找到度你生死的师父,比沉香救母都难
· 为生命,开一扇窗
· “妈妈”这个称呼,是世上最美的声音
· 这辈子做人最大的福报从哪里来?
· 原来,这才是“香火”!
· 生命,要有所坚守
· 妈妈的爱
· 2024冬至法会特辑 | 一念静心,功德都不可思议
· 当你感觉烦恼炽盛的时候……
· 没有佛法超越时空的智慧,我们何处安身立足?
· 出了“我”,就出三界了
· 杂缘放下,正念修行
· 众生觉得寂寞的时候,恰恰是修行用功最好的时候
· 做好人的自信是脚踏实地修出来的
· 该止损时止损,就是一种善
· 看,生命的本来面目
· 在轮回的世界里刹车,靠什么?
· 种下的种子,总有开花的一天
·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什么常显“愚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