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七,纪念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圆寂日

2025-02-14 09: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The 17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Commemoration of the Parinirvana of Zen Master Baizhang Huaihai, a Revered Monk of the Tang Dynasty


农历正月十七 

纪念唐代高僧百丈怀海禅师

圆寂


图片
图片
图片



百丈怀海禅师,唐代禅宗高僧,福建长乐人,俗姓王,俗名木尊。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原籍太原,远祖因西晋怀帝永嘉战乱,移居福州。


早年,于广东潮阳依慧照禅师出家,赴衡山依法朝律师受具足戒。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读藏经多年,后闻马祖道一大师在南康弘法,遂往参学。侍奉师父多年,得到印可,后住洪州大雄山,创建丛林。


此地水清山灵,山岩兀立千尺许,号“百丈岩”。《景德传灯录·怀海禅师章》曰:“檀信请(怀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住严峦峻极,故号之百丈。”


不久四方禅客云集,以沩山灵、黄檗希运为上首,门风大盛。百丈禅师建禅宗寺院,立丛林清规,开宗门规制。他对弟子们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禅师九十四高龄还坚持与门人一起不停地劳作。制定的《禅门规式》又称《百丈清规》,一直沿用至今。


据《高僧传》记载,禅师生于唐开元八年(720年),于唐宪宗九年(814年)圆寂,享年九十五岁,谥"大智怀海禅师",塔号“大宝胜轮”。北宋徽宗追谥“觉照禅师”,元顺章加谥“弘宗妙行禅师”。


图片
图片

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

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

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

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

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

——《五灯会元·卷三》


图片



图片


唐朝著名的马祖道一禅师,他的徒弟百丈怀海禅师跟着他修行了几十年,这位徒弟总是发愁:我怎么还没开智慧呢?


一天,他跟着师父在外面散步,当时正值秋季,天空中有一群野鸭子正在向南方飞去。


马祖道一禅师就问这位徒弟:“你看到没有?”他说:“我看到了。”师父又问:“你看到什么了呀?”百丈怀海禅师回答说:“我看到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


结果师父突然之间一把捏住他的鼻子追问到:“飞哪儿去了,飞哪儿去了?”把他疼得泪水都流下来了,这么一疼,他一下觉悟了。于是他倒头便拜:“师父啊,我跟着您修行几十年,值了啊。”


我们佛教里有句话,叫“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修行的方向是不能错的。不是说每个人一修行就会开悟的,这不一定的,什么时候什么机缘下证得,也不一定的。智慧在哪里,智慧在我们拜的佛那里吗?智慧在野鸭子那里吗?智慧在哪儿,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


那位出家人,他虔诚地跟着师父修了几十年,才明白佛法的真谛。他的那个明白里面,是有很厚重的内涵的,只有福德到一定的程度了,智慧才会显发。如果修行人喜欢走捷径,直接把古人的智慧当成自己的,这是不行的,修行是需要长期福慧的积累。

——三参法师



Nowadays, some practitioners seek shortcuts by merely adopting the wisdom of the ancients as their own. This is not the correct approach. True practice requires the long-term accumulation of both merit and wisdom.

图片

百丈禅师对坐禅开示

—摘录自《敕修百丈清规》 之坐禅仪

请滑动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

  

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两大拇指相拄。正身端坐,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颚。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习定高僧,坐常开目。法云圆通禅师呵人闭目坐禅谓黑山鬼窟,有深旨矣。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常觉不昧。不昏不散,万年一念,非断非常,此坐禅之要术也。 

 

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得其要,得其要,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法味资神。寂而常照,寤寐一致,生死一如。但办肯心,必不相赚。然恐道高魔盛,逆顺万端。若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伽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皆自心生非由外有。定慧力胜,魔障自消矣。


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常作方便,护持定力。诸修行中,禅定为最。若不安禅静虑,三界流转,触境茫然。所以这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超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 


 一生取办尚恐蹉跎,况乃迁延,将何敌业。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觉。  

 




图片



相关文章
· 放下虚伪的相,真理自会扑面而来
· 要到什么程度,才会老老实实念佛?
· 今天,不妨聊聊这个“爱”
· 得到了钱财和地位,就真的会满足了吗?就没有恐惧了吗?
· 如果桥梁没有栏杆......
· 我心菩提之明月,在东山上升起——正月十五元宵佳节
· 修行路上,每一步都需要福报
· 灵蛇献瑞,喜迎元宵|蛇年表情包来了!
· 我们能认识到自己有业障吗?
· 这,是我们现实中修行的一面镜子
· 学习用觉性的光明照亮我们碎片化的生活 |각성의 빛으로 파편화된 삶을 비추는 법을 배우자
· 法是师父赐予你的礼物 The Dharma is the Master’s Gift to You
· 让生命大而有光,不负此生,不负时代
· 得不得加持跟信心有关系,跟距离没有关系
· 福报,从对僧宝的恭敬中来
· 熏,这个字很重要
· 众生和你,孰轻孰重?
· 我们听到法了!你知道这多奢侈吗?
· 堵车不堵心!给还在为堵车烦恼的你一份修行指南
· 新年伊始,你的精神世界装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