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五,
恭逢灵意长老圆寂日。
虚云老和尚法子、法眼正宗第十世传人灵意长老,于2022年2月25日于内蒙古五原普济禅寺安详示寂,享年97岁,僧腊76年,戒腊74夏。
01
长老生平
灵意长老,号宏如,字灵意,1926年(二月初六)生于山西大同山阴县。年方十九于大同南寺上慧下果法师处披染。
1947年于北京慈舟老法师座下圆具。
1949年朝普陀后上广东云门寺亲近禅宗泰斗上虚下云老和尚,后常随虚老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耳濡目染,历诸钳锤长达十年之久,后得虚云老和尚法脉,为法眼宗第十世。
虚老传法表信偈曰:
寂静精真透心光,
照彻法界万象彰;
宏演法眼上乘义,
如实了证性相通。
1993年下山协助一诚长老修复靖安县宝峰禅寺。
1999年于内蒙古临河杭锦后旗建宝莲禅寺及建七级楞严塔,后又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乌素图建观音寺。
2005年于山西应县建楞严寺。
2009年元月于内蒙古五原县重建普济寺。
长老历任江西永修县云居山真如禅寺首座、江西靖安县宝峰禅寺首座、山西五台山碧山寺首座、陕西法门寺首座、内蒙古杭锦后旗宝莲禅寺座元、内蒙古呼市观音寺座元、山西应县楞严寺座元、内蒙古五原县普济寺住持。
灵意老和尚二十多岁立志禅门,参学诸方,追随虚云老和尚的足迹,开道场,兴祖庭,持戒律,修苦行,重佛法,轻生命,说法如云如雨,于其言行之中透露着虚云老和尚的禅风正气,和尚家风。
02
灵意长老与虚云老和尚二三事
1948年的春天,年轻的灵意法师从杭州登上了南下的列车参学。那时,抗战烽火漫于全国,即将解放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场大的灾难。他们一行八位法师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难民,在火车顶上度过了饥寒交迫的几天几夜,终于来到了广东韶关。
当他们来到大鉴寺喝水时,看到十几个师父背着衣单正要出行,于是,上前合掌问了其中的一位威仪具足的年轻僧侣:“阿弥陀佛!师父,你们要去哪里?”“我们去‘云门寺’”,他听到 “云门寺”这三个字时,心里非常欢喜,即刻决定与师同往(师即体光老和尚)。
由于一路的劳累和惊慌,到了“云门寺”不久,师父们都病倒了,灵意法师病得很重,得了伤寒,全身浮肿,高烧不退,牙关紧闭,命在旦夕。
虚云老和尚为他们请了大夫,还精心地守护着灵意法师,并为他持“大悲水”,从牙缝一滴、一滴地喂。几天后,他慢慢苏醒过来,得知虚云老和尚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十分感激,顿生亲近之感,发愿不离开眼前这位大善知识。
他要报恩,要亲近善知识,护持佛法、弘法利生。灵意法师从韶关云门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前往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前后达11年之久,经历过重重困难,但他信仰坚定,虽遇挫折,不改初衷,无怨无悔。
03
外面就是大禅堂
2011年4月21日 开示于宝莲禅寺
一天,年轻的灵意法师和往常一样去山下为常住办事。那时,他是虚云老和尚身边跑外办事最得力的侍者,师父们都称他为“飞毛腿”。这天,他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山路,回来很晚了。他又饿又累地回到云居山,刚进山门就听到打熄灯板了。连忙赶到茅棚见虚老和尚,把取回的东西,办好的事情一一交待虚老后,就边顶礼边说:“老和尚慈悲!弟子业障深重,生死未明,想明天进禅堂随大众师坐香用功,办事您还是另找人吧”。
虚云老和尚慈悲地开示他说:“了生死和办事情有什么关系呢?你要发菩提心,断除妄想,行住坐卧,把持正念,久而久之,生死不了而了。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你发心为常住办事,成就大众,功德无量。若真为生死用功,外面就是一个大禅堂啊”!数十年如一日,灵意法师为了芸芸众生,日日夜夜穿梭在这个无相的大禅堂里。
04
三参法师: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
我们佛门长老,内蒙古五原普济寺的住持灵意老和尚,九十七岁高龄入涅槃了。弟子在回顾长老生平的时候,讲了一些故事。
他们刚刚到北方建庙的时候,住在一个小砖房里,北方的冬天很冷,小火炉里的火快熄灭了,弟子想加点炭,却被老和尚谢绝了。徒弟很不解地问:“师父,为什么不要点火炉,我们这么冷。”老和尚说:“冷就活动活动嘛,挖煤要多少血多少汗呀。”
当时寺院里没有浴室,师父们要去县城里的大众浴室洗澡。有一次,弟子和师父一起开了一个单人间,徒弟刚放了一点水,师父就喊:“不要放了,不要放了。”
徒弟就很纳闷,这点水泡个脚都不够,怎么就不放了呢?师父说:“出家之人要节约用水,洗澡是万不得已哄哄妄想罢了,你还随着妄想跑啊!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半年理一次发,你以为水来得那么容易吗?”师徒俩就放了那点洗脚丫的水,洗洗妄想就回来了。
昨天半夜我还在读这个,感动得数次落泪。这个弟子很好啊,能把师父的点点滴滴记下来,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啊,否则以后的人都不知道这个时代人类生命的核心是什么了。
道德从哪里来?没有道,哪里有德?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点燃这个道德之火,这个火从哪里来?就是这些老和尚们把持着呀!
我亲近师父悟公上人,在他老人家的威德加持下,又亲近过很多高僧大德,所以我一直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这些文明的火种。这就是家风,就是佛教的道风。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我们有惭愧心。只要有标准在,只要我们有一颗惭愧心,我们的修行就会越来越上道。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月明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