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想得加持,重点还是要有一颗虔诚的心。往往我们最难生起的就是虔诚,所以印光大师才教化我们说,“修行要学愚夫愚妇”。
特别是我看到那些老人,他们合掌的时候,虽然手的骨节都被岁月扭曲了,虔诚的面容上布满了褶子,但是却遮不住他们内在那种炽热的心、洁白的体性。
通过他们皱褶的脸,我就看到里面如赤子一样的心,从弯曲变形的手,可以看到他们对三宝的虔诚。我们现在已经在五台山了,但还看不到金色界,我们既要祈求文殊菩萨赐予我们智慧,更要祈求自己有虔诚的状态。
虔诚也是要培养的,每天问问自己,我有虔诚的状态吗?如果每天很虔诚,你的心就像黄金一样的,不会虚度光阴的。如果虔诚的心没有生起来,吃着文殊菩萨的,用着文殊菩萨的,躺在文殊菩萨的刹土,结果对文殊菩萨还没生起恭敬,那就糟糕了。
恭敬心是很有质感的,它跟狂慧不一样,恭敬里包含了信心。因为你对这个对境充满了信心,你才会恭敬。没有信心,不会有恭敬;没有恭敬,也不会产生真挚的信心。
我们众生是以信心而得度的,凡圣的障碍是以虔诚而突破的。所以印光大师说,“竭诚自能转凡心”。信仰当中的虔诚,可以带来戒定慧的受用。
你带着虔诚持戒,戒体马上感发,马上就能遮止罪业;带着虔诚修定,就容易离散乱而入定;带着虔诚求慧,也容易发慧。
尤其佛法里的“定”是很神奇的,它不是世间定,不是外道定。佛法的定,定到什么里面呢?它是不二的。靠什么不二?就是虔诚。所以有一句话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定就可以开金石。如果能开金石,那能不能开文殊菩萨的金色世界?那就可以了。
所以说,“虔诚”是一个窍门,能消业障、生福德,能感殊胜的戒、感甚深的定、感胜义的慧。一切都从虔诚里来。
▲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