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里的一切,都是关乎修行的

2025-02-25 23:18:00 发布: 人气:10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中国化以来,形成了一年两次退职、请职的丛林规约,寺院每年也会按照规矩来进行退职、请职的仪式,这都是属于佛门里的家务事。


如果是大丛林,僧团比较稳定,寺院里的这些工作基本上大家都很熟悉,对一些确实已经身心疲惫的,在这个时候就可以休养一下,大家换换手,也是可以的。


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管理寺院,实际上是很难设定的。在佛教里,标准答案就是要入圣流果,声闻初果才可以做执事的。要做善知识,那标准就更高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离真正的标准还很远,要心怀惭愧,服务大众、护念大众好好成长。成长之后,托举他们代替自己,这是佛门大幸,代表我们的生命进步了。这也是佛教里的默契,希望后来的人超过前面的人,希望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对于清众来说,要体量执事的辛苦。你要学的他都得学,而且他还要把精力分出来照顾大家、照顾常住。谁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要将心比心,去体谅,去换位思考。然后做好自己的角色,发菩提心积极地随众。


清众也不“清”的,每个人都有事情要做的。自古以来佛门中也有一句话,叫“寺院不养闲人”,我们在形体上是需要勤劳的,但在智慧上要保持一种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闲”。永明延寿大师就给我们做了示范,他老人家说:“入定则一尘不染,出定则万善并行。”这就是阿弥陀佛来地球上教导我们的。


所以,一个寺院里不管是执事,还是清众,要记住,大家都是来修行的。要时刻自省:当初我们为什么要来寺院?来了之后,有没有及时纠偏?有没有让发心越来越正确?生命有没有越来越进步?


来到了佛门这个“解脱地”,我们能够亲近佛陀,能够体验到佛法,每一天都很殊胜。树立正知正见之后,要通过见、修、行次第落实,然后由果产生胜解信,这才是具有真实意义的人生。“具义”的人生,才是“人身难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你要做的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有道,便是温暖人间
· 关于五台山, 这是一个特殊的因缘
· 禅堂里有句话叫 “一张半嘴”
· 跟师父在一起才能知道的学佛细节
· 春暖花开,修心正当时
· 这也是修行的瑞相
· 沉香拜师学艺就如同找我们的佛心
· 这八个字,只要念着,就很安定
· 你的福报,何去何从?——回向轮回,还是追求解脱?
· 修行入定,就是要找到这个“雪花点”
· 因为这个“一”,生命才有了彼岸
· 心灵的力量不可思议
· 这样的生命处处都春光明媚
· 时光流逝,道业增长
· 正面or反面,你是哪个角色?
· 没有福报坐不了禅
· 学佛,要规避这些……
· 你的心灵世界,有资粮吗?
· 佛弟子要从佛法里找到生命的价值
· 双春之年,碳基生命如何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