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佛陀所证得的彼岸,
现代人还需要吗?
学佛要有感悟的,尤其我们身处和平时代,不缺衣少食,也都受过一定的教育,甚至信息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带领我们走天下。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追求解脱?解脱到哪里去?我们这个生命当下的问题在哪里?佛陀三千多年前提出的,为什么这个时代还要提倡呢?佛陀所证得的彼岸,现代人还需要吗?
如果生命不冷静下来,不去深刻思考的话,我们就不会知道老佛爷所讲的对现在的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讲的那样,科学能证明佛教的正确,这个“证”每天都在发生着,科学上的每一个进步似乎都在证明佛法的正确。
PART 2
一切相
都不离“空”的本性
就像《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今天用量子力学“波粒二象性”的原理,就可以比较形象地理解了。
这个“空”可以看作是“能量”,当它没有显相的时候,是弥漫在宇宙每一个地方的能量场的状态;当它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色法。但色的本质是什么?色的本质还是能量,还是“空”,这就是“色不异空”。
我们可以借助物理学里的“能量”来理解“空”,但佛教给它起了一个更精准的名词,叫“妙有”。妙有等于真空,真空等于妙有。你说“空”是能量场,我们怎么解读能量场?它是引力还是电磁力?是强作用力还是弱作用力?它都不是,所以佛教概括它叫“妙有”。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我们了解了万事万物,有情生命也好,山川大地也好,它的本质是“空”。你有了这样的世界观,还会惧怕它变换各种东西吗?“波”闪出一个“粒”,是这个相、那个相,你“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相都不离它的本性。
我们要“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了,你的世界观、生命的立脚点是不一样的。有了这样宏观的立脚点,生老病死还会把你吓住吗?不会的。大到宇宙的成住异灭、物质的成住坏空,小到生命的生老病死,这些都是相——业相。
所以我们佛教叫“尽此一报身”,这个业报一期终了的时候,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有修行的人叫“圆寂”。圆寂就是还归于法界,所以老和尚圆寂的时候,我们会说“他融入法界了,入法界定了”。
我们念阿弥陀佛的说“往生净土”了,“净土”是什么?它不是物理能量场能简单概括的。阿弥陀佛的世界微妙不可思议,所以这个大地也好、天空也好,琉璃的楼阁也好,一切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光芒里化现出来的。不仅“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还可以化出一方净土来。
PART 3
追求觉醒
是人类文明最核心的问题
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八识规矩颂》,八识规矩就是对自我生命的解剖。我们都活在幻觉里,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大脑的分别意识是第六识,到分别的根第七识,然后里面的“储存器”第八识,研究到这里已经很深了,但这还是表面的,还没有探讨到“智”的层面——怎么转识成智?
现在人工智能越发达,我们就越发现,人好像是“人造”的一样,我们生命的工作原理跟电脑特别像。所以,我们要积累福报,去探索真相,突破假象。就像电影《黑客帝国》里所讲的,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制造的假象里找到母体世界?
如果你学了佛教再来看世间,“还来看世间,犹如梦中事。”这梦中的人,自欺欺人,每个人活得都不真实,都在幻觉里,靠着感官支撑着。
甚至有人说“我思故我在”,思考就能证明我们存在吗?通过思考这面镜子,你就找到真实的自我了?这跟三千年、五千年没关系的,人类亘古地活在这样一种虚幻当中。
“大梦谁先觉?”追求觉醒,是贯穿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核心、最轴心的问题。
清凉寄语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