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2025-03-03 00:01:00 发布: 人气:11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希望成佛,除了要认识佛性,还要遣除成佛路上的重重障碍。烦恼减轻了,佛性才会彰显出来,身口意才会变得清净。如果贪嗔痴比较重,不仅不能解脱,反而还会堕落。


每一个生命都有粗重的我执,不仅贪自己,还贪别人,不仅贪人,还贪物,贪几乎遍于一切处。


如果贪从根本上就是错的,那为什么会执着在错里呢?实际上是一种愚昧。


《大智度论》里讲到,当贪的业力不那么厚重的时候,嗔的业力也会瓦解。讲到底,贪的根就是我执的根,贪会延伸出嗔恨和愚痴。


在轮回图里,贪、嗔、痴分别用鸡、蛇、猪来表示,鸡追着蛇的尾巴,蛇追着猪的尾巴,猪追着鸡的尾巴,轮回的“发动机”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图片



贪嗔痴中,仅对贪的对治就要修很久。因为我们凡夫无量劫的习气就是贪。泰国高僧阿赞多尊者出家后,师父让他修不净观对治贪念时,给了他四具尸体,他盘腿坐在前面,然后观想着师父传他的咒语:“我也会死的,我也会死的……”


《大智度论》里分得就更细了,用九种死相来对治身威仪。人活着的时候着装讲究,举手投足优雅大方,实际上都是我执的一种外显。死的时候,所有生前的所谓的威仪都荡然无存了。比如一个名人,从前形象庄严,哪一天生病了,住在加护病房,你去探视的时候,发现他穿了一身病号衣,身上还插着管子,你脑海里关于他曾经的名人影像就完全消失了。


用这个比喻是让我们领会,仅一个死相就可以破除我们对身的威仪的执着。如果是夫妻,当你看到对方骨相的时候,曾经肌肤之亲的那种记忆也就消失了。就像一只活着的小猫,很惹人喜欢,你去抚摸它,它也跟你撒娇。如果看到的是一只死猫,猫的骨头都露出来了,你还会去抚摸它吗?



图片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21记载:经:九相: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噉相、散相、骨相、烧相。)



佛陀是用这种方法让我们不要陷入自我认知的、虚妄的“牢狱”里,继而被套牢,一世一世地轮回。无论贪爱自己还是贪爱别人都是自害模式,既害自己,也害了别人,我们生生世世就这样轮回。有人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轮回里甚至伤疤都没好过,人死之后,色壳子脱掉、转世了,还是这个习气。


九种观中每一个观,对我们的习气毛病的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日本檀林皇后,有沉鱼落雁之美,举国闻名。但同时,她是位虔诚的佛弟子,她知道人人都贪恋她的容貌,“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这种业果以后成熟时,她不知要给别人做多少世妻子来偿还,她必须通过佛法改变这种业力。


所以,皇帝死后,她出家做了比丘尼,临终前为了了业,交代弟子要让自己的尸体曝尸荒野。随着大家目睹了这位昔日美艳的皇后尸体腐烂的过程,由她姿色所造的业就对消了。整个过程还让画家记录了下来,成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现在收藏在日本的一座寺院里。



图片

▲《檀林皇后九相观》



贪,是轮回的一种业习,而不是本能。就像一个装过酒的瓶子,酒倒掉了,里面还是会有酒味,但不能说瓶子里本有酒气。因为我们生生世世有了这个业,所以才留下的习气。本能是改不掉的,但业习可以改的。


现在春天了,温度改变了,我们的气血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特别要小心地去对治。为什么我们天天听经闻法?任何一个功课,对治贪的九种观想都应当修很久的,更何况我们那么多烦恼、习气。所以,要多一点自我对治的见闻和思考。


每天闻思了生脱死的法,才会坚定我们的信念,然后进一步去解。我们对理领会得越深,行就越彻底。行的彻底是因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性地让身口意全方位去实践,一分实践,得一分结果,最后就会证明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背后的皈依处,是如如不动的
· 闭关前后,做了这样两个梦
· 人只要善良就好了,不皈依学佛可以吗?
· 世界因你的改变而变得美好
· 六祖大师为什么要在猎人堆里锻炼?
· 修行得加持的一个窍门
· 做噩梦的时候,你能从梦中醒来吗?
· 加 持
· 原来生命的窍门在这里!
· 寺院里的一切,都是关乎修行的
· 有道,便是温暖人间
· 关于五台山, 这是一个特殊的因缘
· 禅堂里有句话叫 “一张半嘴”
· 跟师父在一起才能知道的学佛细节
· 春暖花开,修心正当时
· 这也是修行的瑞相
· 沉香拜师学艺就如同找我们的佛心
· 这八个字,只要念着,就很安定
· 你的福报,何去何从?——回向轮回,还是追求解脱?
· 修行入定,就是要找到这个“雪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