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只要念着, 就会很安定

2025-03-09 09:08: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打开生命的天窗



我们大家来到寺院,主要的思想和精力都是放在对智慧的解读和消化上。至于物质方面,菜多一点,少一点,大家一样过。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奢求过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价值观念。



图片




我们弘扬佛法是属于一种“不知花落谁家”的感觉。法说了以后,谁在听,谁在思考,都是由个人的因缘而定。


而这种思考的过程,我们姑且说它是分泌“智慧激素”的过程。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就是一种智慧状态。所以国家的领导人都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只有处在无我的高智慧状态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与世界相处。这是生命一个很重要的知识。




图片




为什么佛教说初一、十五要修行?因为宇宙的引力场和人体的生理是相关联的。


初一、十五的时候,太阳、月亮、地球在同一条线上,人在那个时候修行,会是一个平稳的状态。


图片


一个人能够平安地活在这世界上,初一活着,十五还活着,并不容易的。初一表现挺好,结果却逃不过十五,所以要保持一个常常修行的状态,心要安定。


没有理性的自我调节、自我安定的话,生命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会被天时地利所左右。我们人是会受外界影响的一个生命体。


所以,“心外无法,满目青山”,这八个字需要我们一辈子去消化。



图片



佛教里说“心生则种种法生”,从量子现象来说,叫“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物质在粒子的状态时,是显像,在波的状态时,是能量。也就是说,当我们心念一动时,它就呈现粒子状,当我们在无意识状态时,它就呈现波状。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八个字,你只要念着,

心里就会很安定。



图片




“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就是一切法,一切的正报、依报,从物理世界到精神世界的所有展现,都是由心而现的,这就叫万法归宗。


我们人最大的一个内耗就是迷失、迷乱。就像你的手机找不到服务区时,拼命地寻找,那时的耗电量是最大的。




图片




人也一样,心无所属,没有主心骨,没有同心圆时,生命的耗散是极其猛烈的,我们吃的那一点饭还不够生烦恼的。


而当一个人认识到了真理,以真理为心时,就有了生命的同心圆,这时哪怕一点点的食物都可以维持很高质量的生命状态,所以“心外无法”,这句话非常厉害。



图片




那“满目青山”又是什么意思?它是优雅的、自在的还是恐惧的、迷乱的?


实际上满目青山就是杜甫《望岳》的前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大地上孔孟之道还存在吗?还存在。这个“青”,代表一种真理,齐鲁青未了。


所以“满目青山”是一种坚定地处在智慧中的状态。毫无疑虑,满目青山。


所谓的文化自信是百分之百的自信,是内外洞达,透视一切的一种生命的光明,是一种纯阳之态。




图片




如果说“心外无法”是正知正觉的因,“满目青山”就是福慧圆满的果。


这是人人都可以达成的,至少是人人都可以企及的,而且没有人能剥夺你这个权利。



所以中华文明有了儒释道的智慧——体量之庞大,文化之丰美,让我们每一个人足以畅游其中,酣畅淋漓地享受生命。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


相关文章
· 在一座法中,可以摄一切法
· 你不要小看这个色壳子
·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 || 菩萨的精神
· 三月八日 “女神节” | 看见,她的力量
·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他示现的一切都是为了度化我们
·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 这一越,众生解脱的门径从此开启
· 禅的高级状态是智慧
· 六尘境的牢狱,如何超越?
· 这个苦,就是在警戒我们赶快修行!
· 僧团的建设要在法中去摄,法中去成就
· 让“常惭愧”擦亮心灵的镜子
· 任何教言的背后,都是佛陀圆满的智慧加持
· 破五蕴的次第
· 惊蛰 | 耕耘心地良田,必得人生收获
· 佛法的延续传承,靠什么?
· 明心见性了,人生的立足点就不一样了
· 在生活中体现佛法的智慧
· 怎么跳出,自己的业海?
· 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 这背后的皈依处,是如如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