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圣诞 || 菩萨的精神

2025-03-08 06:00:00 发布: 人气:19


Yue Ming Tian Xin


图片


图片


农历二月初九,

恭逢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

诞辰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传奇的一生。



图片

一出生,就有两位梵僧赐名


据《六祖法宝坛经略序》记载,惠能大师出生时,“毫光腾空,异香满室”。


第二天早晨,有两位貌似从印度来的僧人敲开了他家的门,并且为孩子取名为“惠能”。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之义。


解释完“惠能”二字,两位僧人就消失不见了。



图片

先悟佛道,后入佛门


惠能大师因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柴维持生计。


一日送柴,听到客人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就有所了悟。


后来,他安置好母亲,前往黄梅求法于五祖弘忍大师。



图片

先成祖师,后为僧


惠能大师初悟之后,才值遇佛法,亲近五祖。龙朔元年,五祖弘忍大师令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能契符心法,即以衣法相付。


上座神秀大师先呈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大师另作一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图片


弘忍大师因惠能大师见解透彻,于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围,授衣传法于惠能大师,并说一偈: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图片


后五祖秘付法印于惠能大师,而此时,他还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居士,在寺院里腰间绑石舂米长达八个月。


关于他大彻大悟以居士身继承六祖之位的这一段,《六祖坛经》里是这么记载的: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惠能大师接了衣钵之后,按照五祖的指示,一路往南,在四会猎人队里避难。十五年后,见因缘成熟,来到法性寺,正巧碰到印宗法师在为大众讲解《涅槃经》。惠能大师一语破群迷:“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法师觉得惠能非平凡之辈,探问深义才知道,他是五祖弘忍大师的传人,于是便为惠能剃度,并拜惠能为师。


后来,惠能大师在岭南一带弘法,大倡顿悟法门。



图片


图片

肉身不坏


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弘法几十年,晚年将要入灭时,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广东新洲。


在新洲大国恩寺,六祖打坐入定,坐化圆寂,留下金刚不坏的真身。后来真身被从新洲迎回曹溪宝林寺,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韶关南华禅寺。


图片



图片

《六祖坛经》


在佛教中,经特指佛祖释迦牟尼所宣讲的教法。记录惠能大师言行的《六祖坛经》是唯一的由中国僧人撰写并被冠之以“经”的佛教典籍。


迄今,该经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广泛传播,英译本至少就有12种。此外,还有日文、泰文、韩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


图片

一花开五叶


惠能大师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顿悟法门,对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大师辞世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其顿法与神秀大师的渐法形成南北二宗。


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六祖惠能大师因为居住在曹溪,他的教法又被称为曹溪禅。


图片



图片

三参法师开示

六祖大师是一个苦行的。在家时候,就能够不畏艰辛。当别的小孩子都去读书、被家里宠爱的时候,他就已经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小小年纪,深山里砍柴,挑着运下山,吆喝着去卖,然后换几文钱,再去买米,给妈妈过日子。这么勤劳的一个小孩,天地善神喜欢他、怜悯他,也加被他。


他虽然没有学佛法,但是他有无我利他,有忍辱、精进。一个菩萨来到世间,虽然还没接触佛教,但他的生命里就已经流淌着对生命的感受、悲悯,责任和驾驭,用自己的良知去展现生命的状态。


所以不是送柴时听到《金刚经》,他才顿然学佛的。一个菩萨刚出生,就有高僧来给他起名字,他生命的每一步的成长都是不一样的。不是突然听到《金刚经》就开悟了,是他心里本身就有《金刚经》的智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一听到马上就懂,一听即悟,一悟千悟,一悟到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祖大师第一首偈颂,这首偈颂彻天彻地,究竟了义。


弘一大师临命终时候才写下“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六祖大师第一首偈就“天心月圆,华枝春满”。“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多圆啊,多皎洁的光明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多少的解脱自在!诸佛的智慧和盘托出,诸佛度众生的本末究竟全在其中。


《法华经》:“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本末究竟”,一个偈颂全部具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怀和智慧,他做一个普通人、佛弟子、行者、居士,都不仅仅是尽心尽力,而是有一百分的力量用一百二十分。那二十分从哪来?找一块石头挂腰上,这样子的为三宝啊。三宝是他头等大事。这个精神就是祖师的精神、卢行者的精神,这就是菩萨。


六祖大师在所有的过程当中都是苦行,修行是苦,弘法是苦。所以五祖大师才会把衣钵给他,他说一个为捣米不惜肉身的人,一定能肩负弘法的重任。肩负着救度众生的伟大事业的人,一定不能自私自利,要把这个事业当成生命一样,甚至超过生命。


六祖大师就是《药王菩萨本事品》里的药王菩萨精神的映现。每一位菩萨都是这样的,菩萨摩诃萨全部有这个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三月八日 “女神节” | 看见,她的力量
·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他示现的一切都是为了度化我们
· 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 这一越,众生解脱的门径从此开启
· 禅的高级状态是智慧
· 六尘境的牢狱,如何超越?
· 这个苦,就是在警戒我们赶快修行!
· 僧团的建设要在法中去摄,法中去成就
· 让“常惭愧”擦亮心灵的镜子
· 任何教言的背后,都是佛陀圆满的智慧加持
· 破五蕴的次第
· 惊蛰 | 耕耘心地良田,必得人生收获
· 佛法的延续传承,靠什么?
· 明心见性了,人生的立足点就不一样了
· 在生活中体现佛法的智慧
· 怎么跳出,自己的业海?
· 春天里的一个重要功课
· 这背后的皈依处,是如如不动的
· 闭关前后,做了这样两个梦
· 人只要善良就好了,不皈依学佛可以吗?
· 世界因你的改变而变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