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2020年冬至法会视频:
道德——《 黄帝内经》的防疫智慧
我们越是强烈地
感受到众生苦难的时候,
我们对三宝的呼唤
就越不能停,
我们的修行越不能停。
2019/10/22
中国的三皇五帝,几乎都跟道有关,都是道的模范,是体解大道的人。有道,就会有德。德是道的用,道是德的体,有道的源头活水,德行自然就能大化于天下。
《黄帝内经》相传为五帝之首的黄帝所作。这本极具分量的医学典籍,里面不仅有医术,也蕴含了人生的大道,人和天地的微妙关系。
这次疫情期间,中医得到了大力提倡,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来自《黄帝内经》。具体出现在黄帝跟岐伯关于如何防治瘟疫的问答里面。在今天这个忆念祖先的日子,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财富。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黄帝请教岐伯,“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就是说疫病总的可以分为五种,心肝脾肺肾,这次的冠状病毒就是存在于肺里面的,所以大家要戴口罩,因为这跟呼吸道有关系。这五种疫病共同的特征就是具有传染性,一旦感染,大人小孩症状都差不多。所以黄帝问,如果先不讲治疗,如何能自我防护不被感染呢?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其实就是张文宏医生所说的,最好的特效药就是我们自己的免疫力。免疫力是什么?岐伯在这里讲的是“正气”。
下面这十六个字是最关键的——“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也就是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关键点在哪里?这个正气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就是从大道中来的。所以“天牝”既是大道的意思,也可以称为天道。但是这个“牝”在古代也指母体,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天姥”,或者比作叫“天心”。
冬至这天也是玉清大帝的圣诞,他也被称为叫“天中天”,有的也称为叫“天帝”。从他的尊严上,人格化的至尊上,他如“天帝”;从天道的化育上来说,他又称为“天姥”。这也就是说我们的人心如果参悟了大道,心住于道,这样大道之气跟我们的人心就能相互感应。天台宗说“一念落一法界”,你念这个大道,大道就会来感应。
禅堂里说思维那个“不可思维的”,住于这个“道”,“道”是一元的,所以是不可思议的,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处其正位。所以头在人的身体里就相当于天一样,头跟宇宙大道相应,就是“正中正”,它才是真正的正气之来源。所以“气出于脑”这是总的,跟我们佛教里说的“总持法门”一样。
“正气存内”,这个“正气”是从天地宇宙中所感的。所以我们人也是天地大道之产物,我们居其正位的话就能得正气,邪就不能侵扰。这个正气就像一个人的主人翁一样,主人在,客体就不会来侵犯;主不在了,偏就会来侵这个主位,也就是所谓的邪气就能来干扰了。
所以这里面这十六个字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大脑清明,内有这种天地正气,随心起观就很容易。下面岐伯所讲的就都是需要我们以清净心来作观想的。
“即室先想心如日”。这个即室,就相当于一个人静下来后,安坐在禅堂了,这叫有室;如果你的心散乱,就算坐在房间里,也像在外面乱跑一样。所以先要把自己的身心安住,然后“想心如日”,观想自己的心犹如红日映照。到这里为止,岐伯所讲的,大脑要跟正气相往来,心要正,要想心如日,都是一种总的状态,下面是更具体的方法。
“欲将入于疫室”,如果你要进入疫病传染的高风险区,比如医生要跟患者打交道,怎么办?“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这个太高级了,比如像具有病毒传播性的蝙蝠,就可以栖息在林木里,这是一种化解。实际上就是把负面力量消散,让它有个归处,这样它就不需要进入你的肉体世界了。
下面还有几步,“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 戈甲是什么?为屏为障,西方白是金之卫,从肺里面,出一道白气,到西方,化为戈甲,屏障住疫气。“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从心灵里出一道红光,在南方化作火焰的光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肾通于水,它的光是黑光,玄武之气。
2019/10/22
新冠病毒里很多都来自水中的生物。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肺里面形成病?因为肺属金,金生水。它就在这里着床,在这里分散,然后又通过水大遍布于身体的各处。症状只体现在肺,但其实在全身都有作用。
我们的毛细血孔实际上是具有呼吸能力的。当一个人心越来越静时,血液循环系统就会慢慢地平缓,呼吸系统也会越来越深长,最后修得好,呼吸甚至会微弱得像停下来一样,这其实就进入到“胎息状态”了。一到胎息状态,全身的毛细血孔就开启了呼吸功能。所以一个人修行到这一步的时候,表面上看肺好像不呼吸了,实际上是启动了更大的呼吸功能。
如果在露天的情况下,你能感觉到头顶跟天是链接的,那么当你进入这种状态并且训练有素的话,就是搬到房间里,那房顶也遮不住你跟天的关系。混凝土和钢板是遮不住天的青气的,怕就怕你自己把自己遮住了,脑子里都是纷繁的欲望,混沌不清,这样天的青气再多也跟你没有关系。
下面,“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人讲的五行,其中土对应我们身体的脾胃。脾为正位,是正黄色,所以脾主运化。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岐伯的这个方法:肝里面出来的青气在东边化作林木,肺里面出来的白气在西边化作戈甲,心里面出来的赤气南行于上化作焰明,肾里面出来的黑气北行于下化作水,脾里面出来的黄气存于中央化作土。
2019/10/22
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解读一下:肝属木,肝里面有调柔之气,所以从肝里面出来的青气所化的林木,是一片慈悲的树林;肺出一道白气化作戈甲,戈是止,就是我们的戒,出一个兵器一个铠甲,代表我们要戒恶修善;心里面一道红气南行于上化作焰明,这光明就是慧日,智慧的太阳;肾里出一道黑气形成水,这水我们也可以观想成观音菩萨的慈悲水、甘露水;脾里出一道黄气化作土,土代表信,在佛教里文殊菩萨的道场就可以称为信土。像我们今天受戒了,发愿戒恶修善,然后不仅自利,也主动利人,这也是一种德,可以入土的德,土是有能量的。
“五气护身之毕”,这五种气把我们的身体护住之后,“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北斗是不动的,所以照相机拍北斗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星空都在旋转,唯有当中北斗是不动的。
有了这样的观想,“然后可入于疫室”。所以在古时候,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医生的防护服。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这样的智慧,这是很令人惊叹的。
实际上,我们佛教里也有这样的内容,这也是佛教能与中华民族的本有文化相融的很重要的因素。你看我们念文殊菩萨的五字真言,“嗡阿惹巴匝纳德”——嗡,北斗煌煌白气笼罩,这是诸佛的身体;阿,中央比卢遮那佛;惹,东方不动佛;巴,南方宝生佛;匝,西方阿弥陀佛;纳,北方不空成就佛;五个德,代表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五分法身德。因此这个咒一念,“嗡阿惹巴匝纳德”,就把你三百六十度地保护起来了。
为什么我们要修道?为什么我们要积德?实际上“道”是人的最大的保护,以前有人给我师父写的对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黄帝内经里》“天牝从来”实际上就是对道的体悟。能体悟天地大道,人身上的各个守护神会各归其位。有“道”就会有“德”的“用”,“德”的“用”也表现在不仅仅是“头上三尺有神明”,乃至体内外的神灵、小宇宙大宇宙的神灵;如果“道”失位就会“德”失“位”,一旦“德”失位鬼神就会“神游失守位”,神失其守外邪就有机可乘,再加上遇到因缘巧合(外在的流年和内在的流年)就比较危险。人除了戴口罩、打疫苗,还需要提升自己的正能量。总而言之,有道的方式、德的方式、还有术的方式(岐伯告诉的五气护身),说明还是有办法可以弥补并提升我们个体的修养、个体的保护。
如果在众生的共业面前我们又能反省,当疫情威胁我们生命的时候,我们能反省我们对生命的态度,能改正、能珍爱生命,能找回悲天悯人的品格,不仅仅对自己自身的正气的培养,甚至对改变地球、人类的命运都会将是积极性、建设性的。所以当人类共业现前的时候,也是我们人类反省的时候。在共业面前也是有规律的,所以提供给大家这份东方的智慧、从中医的角度、从佛法的角度、去保护众生乃至我们积极地改变人类共业,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对全人类的贡献。
所以在防疫常态化的今天,除了戴口罩,我们佛弟子还要懂得吃素、念佛咒,还要到老祖先的智慧里取经。这些都是护身之法。
——三参法师
深入学习药师法门的殊胜功德
点击以下图片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
(22集完整视频)
不出门,在家可以修持“药师法门仪轨”
点击以下图片
↓
修持完整的“药师法门仪轨”
提高免疫力,老祖先有秘方
点击以下图片
观看最新3D4K防疫动画
↓
黄帝内经的千年智慧,现代生活的防疫宝典
嗡 阿惹巴匝纳德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