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廿一日
恭迎普贤菩萨圣诞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理德、行德,与象征智德、证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同为释迦牟尼佛的二胁侍,合称为“华严三圣”。
普贤菩萨是大乘菩萨大行大愿的代表,又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记载,在久远的过去,有个叫删提岚的世界,佛号宝藏如来。有一转轮圣王叫无诤念,他的第八个儿子名叫泯图。
泯图在宝藏如来面前发下菩提大愿:“世尊,愿我修行菩萨道时,要当胜于余诸菩萨。”
宝藏如来大加赞叹,以此因缘为他改名“普贤”,并授记他在未来北方的知水善净功德世界成佛,号“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唐圭峰宗密大师对“普贤”二字的释义:
从体性上,
“体性周遍曰普,
随缘成德曰贤”;
从圣贤位上,
“曲济无遗曰普,
邻极亚圣曰贤”;
从自身德上,
“德无不周曰普,
调柔善顺曰贤”。
“大象”
在大乘佛教里的含义
“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 “大象”表佛的体性“广大、有力、光明”。这个光明也是普贤菩萨,真正普贤菩萨的光明为不增不减的大光明藏,此光明不需要点亮,有点则有灭,只要你“悟”,而“悟”是需要“接引”的,没有“接引”你怎么知道?
当我们看到每一部经典每一个字的时候,就要看到佛陀,看到大白象的光明,这是佛陀不忍众生苦的慈悲。若有了这样的见地,看小乘经典也可看到大乘的光明。
譬如,佛陀给我们授“五戒”,我们的“五戒之一”,每一个“戒”都是佛陀的身体。每一“戒”里都充满了佛陀戒体的光明,佛的身体没有大小乘之分的,这个叫无作妙体。
道宣律师笃行戒律,发大慈悲,代佛宣讲戒律。道宣律师所讲的戒体 , 到底是小乘的戒体还是大乘的戒体?从这个角度上说,佛的身相都是大象的身体光明,这个光明的相虽是小乘的戒相,“戒”从文字相上是小乘的,内在的本质则是大乘,亦是大乘中的金刚体性,是无作妙体,可以防非止恶,是众生解脱的舟航。
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即五分法身,都是从佛的光明本源里流出来的,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里“无不从此法界流”,然后承载着众生“无不还归此法界”。
这个智慧见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得到的,我们活了一辈子又一辈子,即使行菩萨道也不一定就能达到这种见地。若达到这种见地了,普贤菩萨就现前了;没有这个见地,普贤菩萨是看不见的;普贤菩萨光明的身体无不周遍,虽普周于这个世界我们却不知不见。
只有超越了我们狭隘的分别心,超越了无量劫来这个业报身的“我”,降伏、超越了这个“我”,就能从“我”的业报五蕴身里解脱出来,这时就见到佛的光明了。
能够解脱出来,乃至最后在果现前的时候见到普贤菩萨,也是佛的光明来帮助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乘经典最后才是普贤菩萨。
这样才能见到普贤菩萨
在《楞严经》里,普贤菩萨自述,已曾与恒河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诸佛都以普贤菩萨为榜样,教菩萨众修普贤行。修普贤行必须先悟毗卢性海,然后才能入普贤行门。
佛问圆通,普贤菩萨答说:“最初本因,但用耳识,随念分别,能发智慧光明普照群机,得大自在。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普贤即时乘六牙白象,分身千百,至其发心者面前,与之相见,纵然彼因障深,看不见我,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慰,使他所愿成就”。
《妙法莲华经》中,第二十八品是《普贤菩萨劝发品》。直到最后这一品,普贤菩萨才从东方世界来,到来之后还跟佛说,我是为听《法华经》而来的。
这部经都快结束了,普贤菩萨才来,是前面佛陀讲的他都没有听到么?不是的,这里面是有奥妙的。
实际上,普贤菩萨的境界是没有来去的,十方诸佛说法他都可以听到。普贤菩萨其实一直都在法会中。那为什么大家见不到呢?因为福德善根不够。
我们凡人、我们娑婆世界要看到普贤菩萨是不容易的。作为佛弟子,只有经历了前面种种的铺垫,听闻《法华经》,开显智慧,达到一定层次了,才能见到普贤菩萨。
就像佛的清净法身、卢舍那报身一直都在,但一般人见不到,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看到。实际上,普贤菩萨就是佛的秘密的身体,是代表报身的,也是我们忏悔修行的对境。
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说,众生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有形体的话,尽虚空都不能纳受。但再厚重的业障,只要向普贤菩萨忏悔,得普贤菩萨的光明照耀,就都可以消除。
普贤菩萨的纯白光明,比太阳光亮百千万亿倍。不管我们在哪里,在树下,在山洞里,普贤菩萨的光都能够照到我们。乃至宇宙里一切充满生机的四生六道、有情无情,都在普贤菩萨的光明的身体之中。
普贤菩萨,是一切诸佛菩萨广大行愿的人格化。《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最后,普贤菩萨说:“若想成就如来的功德门,则应修习十种广大行愿。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若诸菩萨,于此大愿,随顺趣入,则能成熟一切众生,则能随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
这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这“不思议”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的境界。那我们要怎样领会、进入这个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呢?普贤菩萨就给我们做示范,就是“普贤行愿”。
如果能够依照普贤菩萨的行愿品来做,我们就能够在不出不入中而入,在不可思议中而思议,乃至证得解脱的境界。
佛陀说,以后的时代能读到、听到大乘经典,皆是依普贤菩萨威德神力,都是这个光明送到我们黑暗的人间来,我们才得以知、见。
今天农历二月二十一,是普贤菩萨的圣诞日,大家能明了“大象”在我们大乘佛教里的含义,以此增加我们对普贤菩萨的认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摩诃萨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