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直指,月是心枢要

2022-07-05 00:00:00 发布: 人气:5


心性直指

天心月圆,春满时


图片
图片






...

当一个人远离喧嚣,在山中岩前独坐,圆月当空,华辉遍满,铺在这个山间,照在溪松上,同时这个清凉也照着我们身体的时候,这时会产生一种特别的超凡脱尘的意境。



图片




【寒山诗六】

图片



岩前独静坐,

圆月当天耀,

万象影现中,

一轮本无照;

廓然神自清,

含虚洞玄妙,

因指见其月,

月是心枢要。

...

巌前(がんぜん)に独(ひと)り静坐(せいざ)すれば   

円月(えんげつ) 天に当って輝き

I sit in solitude before the cliff,

The orb of the night (moon) beams in the sky. 


万象(ばんしょう) 影中(えいちゅう)に現(あら)わる 

一輪(いちりん) 本(もと)照らすなし

Beneath its glow, myriad of forms manifest,

Yet on its own, this wheel emits no light. 


廓然(かくぜん)として 神(しん)自(おのず)から清(きよ)く

虚(きょ)を含(ふく)みて洞(どう)として玄妙(げんみょう)なり

Silently my mind becomes clear and empty,

And such emptiness unveils enigmas of the universe.


指に因(よ)って 其(そ)の月(つき)を見れば

月は是(こ)れ 心の枢要(すうよう)なり

Henceforth, the finger points at the moon,

The moon is the hub of the mind.


...

这首诗的意境,直接把这种般若的体性,诸佛之母,非常清晰地耀然于我们面前,直指人心。所以我们汉地乃至东震旦土,有大乘根基,被尊为文殊菩萨化土,因此也把寒山大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却可以说是大圆满觉,是一句阿弥陀佛,禅宗也好,华严的一真法界也好,如果于这八句中明白“月是心枢要”就能够通达一切佛法之枢要。

图片


图片

般若的体性,诸佛之母,非常清晰地耀然于我们面前,直指人心。

图片
图片

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以前我自己也常常去天台山,也常常在明月光下,坐在岩石上,一读这个诗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状态。


当一个人远离喧嚣,在山中岩前独坐,圆月当空,华辉遍满,铺在这个山间,照在溪松上,同时这个清凉也照着我们身体的时候,这时会产生一种特别的超凡脱尘的意境。







图片

-

-

-

-

-

-

-

-

-

-

-

-

-

-


外面万籁寂静,内在身心无碍,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万象影现中”我们的觉性,犹如清凉的月光,清晰地照耀一切。


“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这个圆月就在万象影现中,变成了我们的心月,而并非是指天上的圆月了


所以“一轮本无照”是指我们的心月耀天星,虽现而无照。


图片


图片

圆月

为心月

图片

接下来的这个“廓然神自清”,当修行人进入到这种状态的时候,神清气朗,于是“含虚洞玄妙”天地回旋于心中,勃勃之生机自然升起。


达到这样子的一种状态后,“因指见其月”,寒山大士说,不要着在我的文字相上,这个文字是引领修道人去见道的,着在文字上则如嚼蜡一般。文字如“指”,为我们标心月的,“月是心枢要”,朗然现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向上无玄妙


图片



这首寒山诗,楚石大师石树大师都有和,楚石大师他和的是:


“心如大圆镜,

 万象同辉耀。

 本净非琢磨,

 元明不隨照。

 于中有得失,

 向上无玄妙。

 打破此镜来,

  吾人云甚要。”


...

如果在这个当中你还有得失是非,分别计较的话,“向上无玄妙”,玄妙的向上一着,进不去的,凡圣阻隔在这里。如果我们这个镜子要没有的话,凡夫一个,有什么要不要的,有什么重要不重要。


图片


图片



石树大师和的是:

“心与境绝滓,

 身与山争耀。

 身心无异论,

 水月互相照。

 于此悟寻常,

 何必谭玄妙。

 玄妙则不无,

  真机非至要。”


...

 “心与境绝滓,身与山争耀。”当心如果和境对立的话,那两个都是渣子,心是尘渣,境也是尘渣,心连累境,境也连累心。


“身与山争耀”,这就对比得更清楚了,我们执着了之后,身体好像比山还大,身要与山争耀。


身心无异论,水月互相照。”如果身与心能归于一处,身心能一体,水月互相照。如果身和外面的也是对立的话,山也有高低,就像我执我慢。所以,当身和心能够统一的时候,水和月就都没有什么分别了。


于此悟寻常,何必谭玄妙。”如果我们于身心不起分别,心和境也不起分别的话,虽然不谈玄妙,但是玄妙的境界,那种圣境也会自然现前,“玄妙则不无,真机非至要。”


图片



图片


楚石大师和石树大师两位大师的和诗都是为了进一步来衬托寒山大士这首诗的意境。这个是历史上修行人以文字神交的一种方法,一种大自在,他们的诗之间不存在一种比较。


他们几位的诗是可以相互独立的,寒山大士的诗是圆满无缺的,是独立的,石树大师的诗也可以独立的,楚石大师的也一样,都是独立、圆满的。


所以我们师父讲,祖师和佛是一个鼻孔出气,虽然是文字,其里面的意境是圆满的阐述的都是同一个标指。


图片
图片

智是不生灭不分别的,如果能把根尘当中的这个识,转识成智。能常住在这个不生灭的智当中,那人确确实实是可以做到不生老病死的。

图片
图片


我们现在的生命都在根尘之间迷失掉了,为什么有根尘,就是因为有识的这个分别,有分别就会有生灭。我们的生命总是皈依这个生灭,随它流转,因此有生老病死。


而智是不生灭不分别的,如果能把根尘当中的这个识,转识成智,能常住在这个不生灭的智当中,那人确确实实是可以做到不生老病死的,这个就是所谓的玄妙。


图片


图片


什么!?

慧日国际佛学平台招募义工,

还不赶快报名!


我们用心选择图文,陪伴读者走过漫漫时光,如果您也怀揣信仰,擅长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韩语、日语、瑞典语、挪威语、荷兰语、泰国语等语种翻译,文字编辑,和图文海报设计,那就别犹豫啦,随喜转发~!


邮箱:

Huiriguoji_recruit@qq.com


图片


【慧日国际佛学微信平台】

Find Me | 扫码就能找到我



相关文章
· 破除无明
· 清凉入心
· 微信公众平台
· 出淤泥而不染——百合莲花蔬食
· 心中有鬼,地狱自现(1) ||《地藏菩萨传》第27回
· 【推一首新歌】请随TA,无限接近那颗透明的心
· 圆瑛大师:念一句佛号,可以六度齐修
· 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
· 慈悲之语〡过去七佛共说,持诵可消灭重罪,得平安吉祥
· 想快乐就快乐的秘密
· 巧化外道 | 文殊菩萨传(十)
· 为什么住持三宝的责任要落在出家人身上?
· 你是否清楚,自己对三宝的信仰到底能走多远?
· 假如你正想来一场,十一国的心灵奇旅 | 【中英意西韩俄瑞罗德泰日语 • 精华总汇】
· 为什么文殊菩萨说,“我是贪欲的殊妙”?
· (明)宝华山见月律师《一梦漫言》(六)
· 文殊菩萨不可思议的大威德
· 苦难的唯一价值
· 不希求、不恐惧,慢慢靠近自己的心
· 【茶香慧日寺】坚定的信仰超越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