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云:“不净观思惟。于贪欲病中名为善对治法。”
《摩诃止观》云“若‘坏法人’修九想:一、胀想,二、坏想,三、血涂想,四、脓烂想,五、青瘀想,六、噉想,七、散想,八、骨想,九、烧想。”
通过观想人死后的九个阶段来启迪人思悟人生道理,因此也称“九想观”。
如果人能做这九种坏想,我们的愚痴心就会减弱;愚痴心减弱,我们的贪欲心就会减弱;贪欲心减弱,我们的嗔心也会减弱。因为身见越强,身见越固执,嗔心也就越大。所以贪嗔痴三毒如果薄弱的话,九十八使(皆为烦恼之异名)就会松动。这个松动了,我们轮回在六道的惯性力量就会减弱。
檀林皇后
我们看的这个不净观的图,是来自于日本的一位很著名的皇后——檀林皇后,她学佛学通了。
檀林皇后是用自己的遗体来展示断除美色欲望的方法,以这个惊世的行动来教育所有迷恋沉溺美貌的人们,让他们体悟美色实为幻化,生命无常、世间诸事无常,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檀林皇后离世后用抛尸来实体演绎九相图,与其生前声誉地位和美貌成为极端的反差对照。
“九想观”画出来就是“九相图”,即九种样子:膨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噉相、青相、散相、骨相、烧相。
檀林皇后九相图会
一:膨相
二:坏相
三:血涂相
四:脓烂相
五:噉相
六:青相
七:散相
八:骨相
九:烧相
我们活着都爱慕虚荣,更别说死了。尤其东方人,说重死啊。那个嫁出去的女儿被丈夫打、被婆家骂,娘家不一定会闹的,死的时候如果对女儿丧事做得不隆重的话,那会闹的,这是中国人,我们东方人的一个习惯。
作为生死轮回的这个角色,如果很执著,死了之后找个坟都还要求好风水。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地位,丧葬的仪式也不同,王爷级别的不仅有棺还有椁。
我前不久想,佛陀涅槃要按什么仪式呢?按转轮圣王的仪式,就是有棺有椁,三层的棺材套着的。每一层涂油,然后布裹着,棺材里面也都放满了各种各样的供品。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执如果很坚固,你就会觉得佛是死了。纵使学佛那么多年了,你还会想那佛就是死了嘛。
这个问题,换一个角度去想就不是了,轮回就好像一出悲情的戏一样。佛陀来到这边,跟我们示现所做已办,然后就从这个角色里抽身出去了,佛陀不再扮演这样一个生老病死的角色,这才是祂真正圆满的佛。我们以为我们活着,佛死了,实际上我们正沉浸在死亡的这个程序里,佛陀才是真正终结了死亡程序。
所以不是说才皈依三宝,你马上一定就真是佛弟子了。我们的思维习气,那个九十八使,这个知见很牢固的。我们总认为我们是人,我们是真实的;我们的人道是真实的;我们这世界七十多亿人,多少国土面积,全地球,都觉得是很真实的。
所以我就想到了,我们什么时候生过了呢,我们有存在感吗?分分秒秒、刹那刹那。佛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哪儿是你呢?我们就在这样一个错误的模式当中,幻生幻死。
佛教告诉我们,这叫生处中阴,像梦一样,都是虚幻的。前两天跟大家讲到这个梦的问题。在梦境你念佛,梦境会变;但还不是你主动地用佛法去变,有意识地去改变梦境。遇到恐怖的境界之后,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变,是因为你念佛了这个境界变,不是你有意地要变境界,这个是有区别的。首先是本能反应,害怕了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然后安住在无量光无量寿,再去改变这个境界,这才叫神通。
你梦里面能够识别境界,去改变境界,实际上就是神通。改变境界是改变谁?梦里的境界是谁?梦里的境界是你自己;如果你能改变梦境,你就能改变现实。
阿弥陀佛
如果不是佛陀带领我们来研究,我们就在死亡模式里,就在这个中阴的状态,脱不掉,你哪里知道这不是真相啊?佛陀涅槃了,我们还为佛哭呢。实际是佛的大悲事业完成了,方法留着,贤圣僧也在住世,佛陀这个角色抽离出去了,祂是从这个死亡模式里彻底地出去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无上正等正觉。
所以不能以人的相来见佛陀,即使再优美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也不能以此来见佛陀的。佛陀是不生不灭的,而人是生死业报。
——三参法师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