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人,每日早课前,跪在佛前,三问三检昨日之业;
(一)身业清净否?有无杀害大小众生、明拿暗取、轻薄异性、欺负老弱……等等之行为?
(二)口业清净否?有无说不实之妄语?有无挑拨离间之两舌?有无恶毒谩骂之恶口?有无巧言诌媚之绮语?
(三)意业清净否?纵无如上之行为,但有无曾经动念之心态?有无违理或昧心之内心闲话?
坦诚自问,有则忏悔,更接四句偈以示警惕:
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
正念观智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 世间上的烦恼,都是因人看不破、放不下,所以不得自在。为什么看不破呢?就是不能洞视烦恼的本末因果、三轮体空;因为没有佛法的智慧,亦即与般若德不相应,故不能脱离烦恼的束缚,那又怎能放得下呢?既放不下,当然与解脱德相违。看又看不破,束缚又不能脱离,自在就说不上了,更遑论与法身德相应了!
所以众生之为众生,就是众生有执迷,有执迷就是看不破,看不破自然放不下,整天烦烦恼恼、是是非非的不得自在;本具三因佛性未能显发之所致!
而佛之所以为佛,也并不是多出一个佛性,佛对任何义理都没有执着;没有执着就是看得破,看得破当然放得下,不管什么都能放得下,故佛能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地自在,三德佛性显用淋漓!
○ 从佛法成就的智慧,必然是合乎因缘、因果的,必然合情合理的。
——摘自《蓬莱拾遗·碎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