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四则:
.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 使人敢怒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 人偏激,我受之以宽宏;人隘仄,我待之以坦荡。
○ 《法华经》上说,若是能够用佛所说的妙法,来转化众生,就算已经报了佛的恩德了。
○ 一切法门,莫问出家在家,都可依教奉行,吾佛是不会有所偏袒的。譬如念珠一事,佛在数珠功德经中有云珠以菩提珠为最上,超胜七宝珠子,并分四等,下等二十七颗、中等五十四颗、上等一千八十颗、而以一百零八颗为最胜。经文没有半字说及只许方丈法师可挂头颈,清众师或俗家弟子不能挂,佛从来没说过如此的话,只说挂在顶上能消灭无量罪障。吾本人到任何地方去,如拍照片,项颈上挂一串,另手中握一串一百零八颗的小珠子。
○ 捻珠的好处,如同年迈人拄杖一样,有杖在手,不易跌跤;有珠在手,佛号难离!最要紧记数念佛,千万不能放松,松一松,容易懈怠;丛林中住,必须互相警策!
○ 慈悲的表现,不在于讨好殷勤,乃在于感谢恩人、原谅仇人、帮助苦人、救济穷人、调伏狂人、启导愚人、感化恶人、鼓励善人、警策懒人、醒觉迷人……
○ 佛教的十善业,是区别美德与罪恶的准则,是社会道德的楷模,若能行如其教,为公益作出最大牺牲的人,才匹称道德高尚的人。
——摘自《蓬莱拾遗·碎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