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堂的规矩都是帮我们调心,帮我们用功的。每个人的业力不一样,愿力也不一样,果报体也不一样,我们这颗心妄念千差万别。禅堂的规矩就是调理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毛病。
法堂也好,禅堂也好,斋堂也好,一进到这些修行的场所,为什么会感受到气场是祥和的呢?我们在斋堂吃饭时的感受是最明显的。在社会上大众聚会的场所,如果是几百个人在一起吃饭的话,磁场就是一片混乱,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是乱的。但是在寺院里面,不管斋堂里有多少人,那个磁场是祥和的,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身口意很清净。
在禅堂里,如果每个人都安住在一念不生的状态,一百个人就是一个人。如果这一百个人打一百个妄想,这个磁场也不祥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坐禅的时候都妄念不动,不生善不生恶,那个境界是很妙的。
一般来说,这个法门一开始用不来的,在禅堂里,至少我们的身口二业在这里是非常清净的。身不让你乱动了,口不让你说话,这个身业和口业,就是靠大众的力量和禅堂的规矩能够摄受。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把这颗心看住。大师父讲的一句话就是,“人在禅凳上,心在身体内”。你现在人坐在这个禅凳上,你的心要在你的身体里,不能攀缘身体以外的的轮回业,可以用五停心观来调心。
(以五种观想方法对治烦恼,名五停心观:散乱众生数息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痴众生因缘观、业障众生念佛观。)
修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安心,只要我们的心能够安下来,那你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佛法的所有法门都是安心,你喜欢哪一个法门,就不要怀疑,就要真正地用这个法门来调心、安心。
我们一般人对自己都是比较客气的,其实我们内心的烦恼,你如果对它客气,它就会强势。本来我们就是心王做主,最后我们心王做不了主,被心所做主了,被烦恼心所当家了。我们修行要修到一个什么境界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王能当家作主,不要让那个心所的烦恼当家作主。
W
isdom
Manjusri Temple
我们内心中善心所有十一个,烦恼心所有二十六个,我们人为什么往往被自己打败呢?因为你是战胜不了自己的,这时候就要靠佛法的力量、三宝的力量、大众的力量。我们自己对付自己的烦恼是很难下得了手的,并且我们还会为自己的烦恼找种种理由。
打个比喻,贪嗔痴好比是三条毒蛇,如果我们的房间有三条毒蛇,我们就不敢进去了,我们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蛇赶走。但我们内心中有贪嗔痴这三条毒蛇,却还不想把它们赶走,还把它们保护起来。
这就是我们修行的下手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内心中这个烦恼的过患,认识不到烦恼的危害,烦恼就随时会把我们送到三恶道里去的。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内心中这三条毒蛇“贪嗔痴”,生生世世它们把我们害得很苦,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戒定慧来把这三条毒蛇先降伏住,最后消灭它们。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就是我们修行终身的课题。不管你出家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修行的一个标准就是心清净,贪嗔痴不动。只有我们内心清净了,烦恼不动了,才有出家人的味道。否则,我们这个身体出了家,剃了头发,换了衣服,这是出世俗家,这是第一步。我们真正要出家,是要出烦恼家,出生死家,出三界家。
我们第一步出世俗家了,已经很不容易了。相信每个人出家都是有故事的,都是不容易的,有各种各样的障碍,我们这第一步已经冲出来了,第二步就是要学会出烦恼家。烦恼烧我们的功德,烦恼起来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我们在寺院里,在法堂、禅堂、殿堂,都是来调心的。禅堂特殊的方法就是让我们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来对治烦恼这件事。
自古以来的修行者都非常重视静坐,包括释迦佛在内,所有的佛成佛都是跏趺坐的,我们现在绝大部分佛像也都是跏趺坐。我们以佛为师,以法为师,以僧为师,把三宝作为我们的皈依处,真的相信三宝,依法修行,时间久了,就有功效。
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要讲我都出家几年了还是烦烦恼恼,遇到事情还是生烦恼。这是很正常的,哪怕出家几十年了,只要你没有断烦恼,都是一样。
我们有这样一位好师父,建这么好的道场,这么多同参道友能够住到一起,每个人一定要依教奉行。我不触恼你,你不触恼我,大家和合增上,这样就感觉到僧团的温暖。否则,我们出家人烦恼一生起来后,会很绝望的,世俗也没有依靠了,如果身边又没有好的同参道友是非常苦的。
——古文殊寺首座贤空法师于禅堂开示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