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分钟与一位耄耋老人的璀璨人生〡悟公上人纪念日

2022-11-18 00:00: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代的大江大河里,

每个人,都如一叶小舟。

可有的人,却有乘风破浪的勇气。

他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纵横的星图。

最终,泊下万千舟航,

自成一片《觉岸》。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值一代高僧悟公上人圆寂纪念日,

带您走入人物纪录片《觉岸》,

《觉岸》分三集,历时两年完成,

讲述了上人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变局中,

慈悲壮阔的人生历程。

今天,跨越百年时光, 

我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他相逢。






忆少年|纪录片《觉岸》第一集


《觉岸》第一集《忆少年》,讲述的是悟公上人在青少年时期,学教修行的故事。


20世纪三十年代,民国佛教在传统丛林教育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式的学院教育,大批僧才涌现而出。1934年,十三岁的悟公上人在宁波永丰寺出家,法名惟茂,字悟道。


次年,他入学宁波观宗讲寺学戒堂,开始为期三年的学习时光。在这里,他被住持和尚揪过耳朵,挂着佛珠练习过走路,听监学讲“修行如吃饭”的故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佛教界纷纷发起抗日救亡运动。悟公上人加入僧伽救护队,冲进前线,抢救伤员。看尽人间种种惨象,他试图在佛法中,寻找救亡图存之道——“他国作乱”之下,如何实现“我国安宁”?


图片


1940年,悟公上人来到国清寺,依静权法师在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学习。一住,就是十年。经过长期刻苦修学,他终于明白:“一个人,就像一个国度。外面吵吵闹闹,我一心不乱念佛,这就是他国作乱,我国安宁。”只要人人都能清净自心,自能天下太平。


图片


在天台宗,大开圆解者,方能被称为法师。静权法师见他已然成器,任命他为国清寺辅讲法师。此时,他才不到二十六岁。


图片


天台山外,烽烟已灭,一切都如人们期望的那样,曙光正好,佛教大有可为……

图片




大浪淘沙始见金|纪录片《觉岸》第二集


在岁月的河流中,只有像金子一样的人才会沉淀下来……


这集讲述了悟公上人在50年代至80年代,坚守信仰、恢复佛教的人生历程。


图片


1960年秋,浙江省余姚县芦山佛教农场里,

陆续来了108位出家人。

这其中,就有悟公上人。


图片


他在这里,度过了十九个年头。

在写给同道的信中,他说:

无论在甚么环境中,

我的思想是不会为外境所动摇的。

佛法是真理,是性命之学,

是觉道,是解脱道。

只要真理存在,总有复显之日。


“他是第一批回普陀山的”

1979年,普陀山开放。

悟公上人率先回到普陀山。

重登普陀,四顾荒凉。

他拾起一尊佛头,供在石台上……

建设寺院、领众熏修、培养僧材、开讲佛经

——他开始了中兴普陀的大业。

从一尊残破的佛头,到殿宇林立,气象万千,

不过短短十年。


图片


1988年,天台山高明讲寺举办传戒法会。

八百余位戒子,

将接受最为综合的僧材培养。

本次传戒的开堂大师父,就是悟公上人。


图片


早晚课、过堂、礼忏、演说毗尼……

从最初级的威仪教相,

到最高的道心建立。

他面面俱到、事事亲为。

因为这次传戒、这身袈裟,

来得太不容易!


图片


进入新时代后,年轻的学佛者问他:

“那段时期,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他哈哈一笑,说:“我这辈子没吃过苦。

为什么?因为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要成佛的。

坐的是坐佛,卧的是卧佛,站的是站佛,

一切众生都是佛!”

图片
图片


望海潮|纪录片《觉岸》第三集



生死苦趣,犹如大海

觉岸之上,他眼含慈光,倒驾慈航


1989年,悟公上人的案头,放了一封信。


信中,明旸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请他出任新昌大佛寺方丈。可上人发过愿,此生只辅佐他人,不做方丈。在一次打坐入定时,上人来到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赐他法名“善根”。大佛寺是弥勒道场,有尊一千五百年的弥勒石像,世称“江南第一大佛”。他想,这个佛缘要了,那就去吧。


图片


1989年,悟公上人来到浙江新昌,重兴大佛寺。他以古稀高龄,殚精竭虑,事事亲为。仅两年时间,原本凋敝荒凉的大佛寺,焕然一新。当时佛教百废待兴,于是上人又在浙江启建了二十多座寺院,重现了“东南佛国”宝刹林立的盛景。


1992年,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提出:当前佛教最紧迫的事情,第一是缺乏人才,第二是缺乏人才,第三还是缺乏人才。道场已兴,培养后继的僧才,成为悟公上人最为关切的事。


上人爱惜僧才,竭力促成他们出家、求学,闭关专修,成就道业。

上人谆谆教诲:“出家人,哪里有法缘,就去那里!”所以他鼓励弟子要荷担家业、广宣法教,令真理之音遍及大江南北。


虽然“东南佛国”已经宝刹林立,此时的人心却一片荒芜。上人步履不停,只要有人请法,便欣然前往,主持开光、洒净、演讲开示,广结欢喜佛缘。


图片


他常苦苦劝化大家吃素、念佛。有人因此说他是个“老婆婆法师”,殊不知,“老婆婆”的活儿,易说难行。一位学通三藏却只说“吃素念佛”的法师,一位风尘仆仆而始终精神矍铄的老者。他想要建立的道场,不只在普陀山、大佛寺,更在这个大时代下,纷繁复杂的人心当中。


2005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悟公上人在浙江省岱山岛慈云极乐寺,安详示寂。圆寂那天,他一如平常地为信众开示、授三皈依。之后才以吉祥卧,安然融入法界,正如他常说的:坐也自在,卧也自在,一切自在。


他曾说:“阿弥陀佛是活的,在极乐世界讲法。”“凡是和我有缘的众生,我都要把他度到极乐世界!”回望百年以前,中华文化遭遇了一场“亘古未有之大裂变”。悟公上人的一生,就与这文化忧患相始终。他倾尽一生的心血,振法脉、兴道统、助国运、济苍生,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重焕光彩。



图片
图片





创作后记


上人圆寂后,

我们只能在相识故人讲述的回忆中,

织补他生前的光影。

纵有望月之心,也是天人两隔。

可是,当我们重走了他八十五年的人生,

走过故人、故地、故山河,

他的生命蓦然鲜活了起来。

这部纪录片,不是为了颂圣,

只是想真实地记录一位心地善良的老者。

他曾来过这个世界,

为我们带来智慧和希望。

尽管这浓缩的147分钟,

始终无法诠释一代高僧的漫漫人生,

只想借助这一光影,

铭记和传递那份一直都在的温暖与光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大悲愿力 人间怙主 ——悟公上人百年诞辰纪念特辑

【珍藏版】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全68集

舍利,是一种证明

蓬莱拾遗 | 唾骂不生嗔,礼遇不生慢

点点德行留心间|听净旻法师讲悟公上人的故事

他是一个我不能完全理解的人,但足够成为我一生的仰视

慧灯慈航 须弥觉岸 ——“纪念悟公上人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开幕

甘露醍醐 | 修行者的生日,最大的恩者是师父

甘露醍醐 | 善知识是大因缘



图片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三)
· 何处没有文殊菩萨?
· 【妙法堂记要】慧日寺最核心的修持
· 无论什么时候想到他、看到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功德力都是圆满周遍的
· 不做“卷心人”|内圣助你走出“内卷”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32)
· 面对任何打扰,提醒自己不要上当
· 原创手绘漫画 | 极乐世界的莲花,你会种吗?
· 修行的瑞相
·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二)
· 道果那么殊胜,为什么不让我们先证?
· 【妙法堂记要】道果那么殊胜,为什么不让我们先证
· 冬季进补,牢记养生三原则,吃“三种菜”,健康入冬
· 迷失的人,生命是被消费的状态,处处执着,处处沦陷
· 与心对话|心净国土净
· 他是禅宗五祖,创立禅宗东山法门〡弘忍大师纪念日
· 他的话,每一次忆念都会得到加持
· 传奇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前世今生
· 想要证得殊胜的道果,一定先要做到这一点
· 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