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7)

2022-07-31 00:00:00 发布: 人气:7
图片


民国十三年甲子(一九二四年)八十五岁


是年,修理全山祖塔及七佛塔,共十六座。修全寺佛像、五百罗汉、胜因寺大殿。铸大铜佛三尊,修西方殿,塑三圣像等事。

春戒期毕,具行禅人自化。予为文记之。


具行禅人行业自化记


师名日辩,字具行,会理籍。幼失怙恃,依曾氏姓,继以女配,生二子,家贫苦。余至鸡山,伊全家八人在寺工作。宣统元年己酉岁,运藏经回山,传戒,师年二十,领全家八人乞求出家。师是年二十一岁,不识字,耳极聋,貌丑,日种菜苦行,夜礼拜,念观世音菩萨,习坐,间则学课诵,不要人教,自极精勤。民国四年乙卯岁,告假出外参学,至民国九年,余住昆明云栖寺,师回助,任种菜职。能上殿课诵,暇则缝剪及造竹器,不辞劳苦。日种菜园,余菜则送人结缘,不蓄余物,口无多语。及在下院胜因寺种菜,见其密行难得,是年戒期,请为尊证。比丘戒毕,即告假往下院。至三月二十九日,午参后,往胜因寺大殿后晒坪内,自取禾秆数把,披袈裟跏趺坐,左手执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念佛,自放火。寺中数十人,无见闻知者。墙外人见内放大火光,进看,不见师,至殿后,见趺坐火灰上不动,衣物如故,惟木鱼、磬柄成灰。下人来报,余因初八菩萨戒,不能下山,以书请财政厅长王竹村、水利局长张拙仙,暂代料理。张、王见斯奇异,即向唐督说。唐率全家观看,巍然不动,近至身前,取引磬,忽尔全身倒下,成一堆骨灰。感众大生信心。唐提倡由政府为办追悼三日,瞻礼者数万人。唐将引磬作序,永存省图书馆保管。


追悼具行禅人自化身生西记诗二首


枯肠欲断只呼天,

痛惜禅人殒少年。

数载名山参谒遍,

归来念佛荷锄边。

助兴梵刹同艰苦,

密行功圆上品莲。

燃臂药王真供养,

孔悲频殁尚凄然。

活到于今心更寒,

惟师超逸不相干。

人当末劫多缘累,

君至临终一火完。

世念难忘蔬菜熟,

西归且向夕阳边。

伤心老泪挥无尽,

一磬留音示妙缘。


【附录】

题具行大师行业自化记(弘西居士)


师名日辩,字具行,盐源人。幼赘曾氏,寄宾川。光绪三十三年,到鸡足山祝圣寺做工。宣统三年,受云公老和尚教,念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求生净土法门。师遂屏息诸缘,一心系念。旋出家,受具足戒,其妻及弟、嫂与其岳母、子二侄一,全家八口,同日落发,甚胜因缘也。师旋参四大名山,各丛林执事见师诚笃,欲留住,皆不许。民国九年间,云公重兴华亭山云栖寺,复回滇。适寺残废,随云公精修苦行。公言:“汝尚欲往视尔眷属否?”师曰:“吾不顾他矣。”公又问:“尔将何为?”师云:“极劳瘁事,人不能任者吾任之。”公令住胜因寺下院,凡筑墙、盖房、种树、植菜、挑石、挖土、洒扫、炊爨,工无一刻之暇,念佛亦无一刻之闲也。


夜开静,礼《金刚》、《药师》、净土诸经,一字一拜,黎明鸣大钟,上殿课诵以为常,未曾寝息。初出家,不识字,耳患重听,受戒后,求诸师口授字句,以心记。不二年,六时礼诵皆熟,诸经悉能背诵。朝山回,心更开朗。偶自缝衣,或代同参缝补,下一针皆是一句佛号随之。


往岁修海会塔,师自担石砌墙,尝语公言:“塔成,当常守。”不意竟符此谶,首先入塔。本年戒期,请师为尊证。上堂,戒徒请开示,师曰:“吾半路出家,一字不识,但知一句阿弥陀佛耳。”于自化前,将所有衣被用物售出,持资赴观音堂设斋供众。众疑不存一物,恐有去意,问师何往,但笑不语。戒期圆满之次日,当夏历三月二十九日午参后,密往殿后自焚,下院诸师不知。日暮,寻师不见,寮房关锁,寻至后园,见烟起,始得师焚身处。时师身趺坐于干禾秆上,手执引磬、木鱼,寺外人民见内放光,竞进寺内观看,谓是何光。觅师不得,至后园,见师端坐火灰上,巍然不动,异香远闻。王竹村居士往觐,形状如生,见此奇异,即白唐帅,率全家参观,木鱼、经架、僧鞋皆已成灰,惟一引磬坠地。叩之,其音清彻,较前尤响。始闻师有焚身之行,必早备柴龛等事,及趋视之,则就地趺坐,取禾秆数捆,遂毕其事。善哉!解脱安祥,独留一磬,其音铿然,其念佛往生净土之瑞相也!其得念佛三昧,必早见佛,预知时至者,故得大喜大舍,圆满檀波罗蜜,具三心而速超上品之行也。


以十三年精进密行,一心不乱,临舍身时,从容不迫,一丝不挂。其已破我执,证人空之大阿罗汉欤!抑证无生法忍之法身大士欤!此不可思议之境,非凡眼之所能窥。惜下院当时无人得见得闻师临去时香光妙音诸瑞相也。时丁末法,示现难忍能忍之苦行,学诸佛舍身命头目脑髓,经尘沙劫,一毫不吝,亦如药王菩萨燃臂供佛,师之本际难以世情测量也。化身之夕,云公如感风寒,周身发热,僧值静明晚课,着师所缝衣,忽大热,是夜闻师耗,咸感其异。次日,省长唐公及王竹村、董雨苍、张拙仙同来观看,莫不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拟以佛诞胜会日,即代具师作佛事纪念,十二日送入海会塔。从知末法圣贤,随时示现,皆和光混俗,不可以貌取人也。滇中佛法其将大兴乎!吾翘首以祝具师功德、云公兴法,皆不可思议也。师世寿四十九,僧腊十四年。

颂曰:


观身不净谁堪恋,一火焚如意地清。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

心垢已除持佛佛,耳根重听自闻闻。

可怜世上痴聋辈,空自循声陷苦轮。

一字不知无碍道,至诚礼诵始通神。

大师礼诵得深悟,可谓三藏大明人。

锄头一下一声佛,衣上一针佛一声。

念念念时无所念,西方净土自然成。

大师本迹难推测,已证人空破我执。

身外万缘舍无余,独留引磬音清彻。

外舍衣衾结众缘,内舍身心供诸佛。 

是真精进法供养,圆满第一波罗蜜。

艳称文辈焚身事,焰发虚空五色烟。 

惜不闻师干草地,声声响处佛声连。

师应怜我后归迟,送想西方落日垂。

瞬到秋成蔬菜熟,有缘来食大师遗。


佛历二千九百五十五年冬至日

宏西居士撰书刻石


图片


【附录】

重建碧鸡山华亭峰靖国云栖禅寺碑记

(张璞)


昆明城西三十里,有碧鸡山华亭峰,古寺曰华亭,左枕太华之峰,右带碧鸡之岫。前俯昆池,航船往来,如游大圆镜中;东望虹山,一峰独秀,蜿蜒入城。五华瑞云,排空若盖,万木萧森,双塔掩映,其秀拔殆难名状,灵宫梵宇之所寄也固宜。元延佑庚申,有元峰玄通和尚,缚茆栖止。至癸亥春,募缘檀越,遂成巨刹。继主者,有道圭、大义、奇峰、相成、雪窗、月潭、普照诸师,为明高僧。清初如性空、普解、照环,乾嘉中,惟实地、瑞光、妙相、觉贯、本初诸师,精修苦行,自以衣钵之资,垦置湖滨村落庄田数百亩,以维常住。湖光山色,一时龙象固常盛矣。咸、同以降,滇中佛法渐衰。末运兵火之余,新学潮流甚激,清净禅林,咸化劫灰;十方香积,阐提侵盗。常住子孙,不闻三学,习染恶俗。殿宇倾颓,钟鱼绝响。刁佃流棍,盘据山庄。林木寺田,尽变民业。呜呼!佛门如此,宁勿大恸!

山名华亭,殆自鄯阐古国,俟高氏建楼台华顶,云鹤翔空,取华表鹤归之意,故名华亭。滇志名寺以此,盖沿习称。旧碑玄祖开山,首建大光明殿,中有毗卢佛像,左右列十二圆觉,题额为“圆觉”。明天顺中,相成师主此寺,镇帅沐公都监黎为之城堑,代奏敕赐“大圆觉寺”,额今尚存。民国九年,虚云禅师应联帅唐公之聘,由鸡足祝圣寺,飞锡来兹。易名“靖国云栖禅寺”。师修殿启土丈余,忽得残碑,只余首行,“云栖寺住持隆章、见性、仁山重修常住碑记”十数字。细察末行年月,惟年上一字为“贞”字,余皆糢糊。或系元贞,为元成宗年号,或在蒙段即有寺,惜志无可考。今改兹名,无心合古,岂宿缘使之然欤!昔中峰国师结庐姑苏幻住厂,赵文敏公书其匾曰“栖云”。后毁,中峰之孙作新室于故址,复取旧名。宋文宪公为作《栖云寺记》,以不忘国师之如幻三昧为报本也。莲池大师重修杭之云栖禅院记云:是山常有五色瑞云,时人号为云栖坞。吴越钱王为伏虎禅师建寺,后变为道观,改名栖真。莲池重兴,号“古云栖寺”,为复古也。师名此云栖,盖欲引导缁素,远绍中峰如幻之禅,而近以扬莲池净土之教也。且暗与古合,事故有适然者,云南固以常现彩云,得名华亭。当元峰未来之前,常现云瑞,及元峰修寺迎佛时,又现祥云如宝盖。至正元中书省平章事卜颜随喜洪护,又感云瑞。兹之命名,亦可记之,报本也,复古也。

师乘戒俱急,说法契机,遇请法者,皆以深信因果,念阿弥陀佛,谆谆告语。师固与中峰深妙禅心、莲池广大悲愿者同。安知此之云栖,当来不与杭之云栖、苏之栖云齐名乎!

师初到寺,见山形甚佳,而殿门方向建设不当,祖脉靠山不正,三门外右方依洼空缺,北风所劫,护山则右高左卑,形家谓白虎旺青龙弱者。门前正支平岗,本开拓而以为诸祖塔墓,丰碑林立,颇不雅观,亦失大体。本寺倏兴倏废,法道所凋零之大因也。故培修山形以改向,认靠山为本,先迁祖塔于寺东,移天王殿向前,佛殿、法堂、僧寮陆续更动,门外凿放生池,池外安七佛宝塔,略仿天童之则。左右前后山脉回互,风气始完。此师入山初步办法也。

师来此穷僻之区,当法道未盛之时,逐日亲督工作,惨澹经营,用度浩繁。初出借贷,艰苦备尝,劳怨不辞。三年以来,收赎已失山场林木,各村庄田百余亩。而魔风大作,谣诼繁兴,不过少数断善根者,以侵吞常住、盗僧祇物惯技,且假开办教育实业,诸挂名新政,而益肆攘夺。缠讼经年,迄无了结。憨山大师中兴曹溪道场,一肩担荷,诸务就绪,而魔子偏与为难,经两年缠讼,及心迹大白,而师缘尽矣,遂复游南岳、匡庐。师处此又似之。末法固有障难如此者,不一而足。

佛法外护,必付之国王、宰官、长者,盖不假大势力人,行难忍佛事,欲佛化之普及,不易也。须达布金,徒怀古迹;洛阳创寺,梦感圣君。东林莲宗远祖,集贤百廿三人,假剌史桓伊之营助;天台智者圣师,建寺三十六所,赖陈隋诸帝之布施。宗风洋溢,南北历代名山大刹,棋布星罗,无非大心檀越之所建立。明初天界觉原禅师主蒋山,太祖以已隶军籍之田而归之寺;为保护本山林,竟封剑授师曰:“敢有盗伐者斩。”此可见护法之大者。师初礼迦叶,发愿启鸡足山十方丛林,为滇省倡。不数年,成护国祝圣禅寺,费卅余万金。光绪年间,入都请藏经,钦赐《龙藏》,奉旨还山。今重修靖国云栖禅寺,必须巨款,亦可不数年而满愿。联帅唐公,固护国靖国,屡建殊勋,福被苍生者。师适应唐公之聘,两丛林之名又不约而合,师之功成与否,吾可以唐公之功成而卜之。师与唐公,亦如智者圣师云“吾与晋王宿有深缘耳”。

工成而嘱璞为记,璞不敢辞,略记师行业以表般若之胜因,启众生之正信也。师舍世荣,弱冠出家,长途步礼,入清凉而礼文殊。燃指报恩,拜育王而感舍利,结茅阴岭,埋雪窖中者数年,参叩高旻,沈大江流者积日,日惟一食,岁止一衣,最初志愿,固已超然利养名闻之外矣。终南悟道之后,其余力以庄严塔庙,欲度众生为迁善远恶之归,收赎已失香火之供,以期不错因果,无极愚迷于泥犁耳。或者不知,而委为人天有漏之因,乌乎可哉!乌乎可哉!不避猥琐,摛词以记。


民国十三年甲子之岁

云栖寺两序大众立石




【是年大事】一月,国民党宣言以党治国。五月,黄埔军校开学。十月,江浙战争及奉直第二次战争起。十一月,曹锟退职,段祺瑞任临时执政,孙中山入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古文殊寺积极展开自查和寺院规范管理工作

图片

《崇俭戒奢》活动,找到了经典依据

图片

修行路上,当心这些常识性的漏洞

图片

信仰的温度

图片

佛教修行的目的

图片

佛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是福

图片

皈依那么多年,今天带你了解三皈仪轨

图片

“戒”是佛的慈悲

图片

希望我不要给佛教抹黑

图片

生命的尊严

图片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6)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身口意清净吗?
· 【佛典故事】知见清净才得证涅槃
· 苦瓜香蕉蜜,苦尽甘来甜蜜蜜
· 七月初二 莲池大师纪念日
· 修行路上,当心这些常识性的漏洞
· 八万四千法门,学一点点都足以解脱
· 纪念观音菩萨成道的意义,在于我们也有成道的机会
· 场所排查寺院法师如是说
· 孝亲报恩月,我们更要多努力
· 农历七月,不要错过利益家亲眷属的好时机
· 因为无常,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 护国的佛法僧 | 护国护民,佛教有方法
· 佛教的生命境界,超出我们想象
· 佛法的礼物,要善巧地送
· 如果我们这样配合,不仅会有福报,也会逢凶化吉
· 师兄,送你一个修行诀窍
· 信仰的温度
· 古文殊寺积极展开自查和寺院规范管理工作
· 三皈依,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 善用无常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