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脚踏实地

2023-08-03 06:03: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修行要脚踏实地

讨便宜的心对修行来说是很不负责的



图片



我们来修行,修的是什么?会不会一来就“啪嗒”开智慧了?或许有人觉得智慧大概有开关吧,那开关在哪儿呢?


+ + + + + + + + + + + 

唐朝时有这样一则公案: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师父马祖道一禅师在野外行脚,此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


师父问:“你看到没有?”徒弟说:“我看到了。”师父问:“你看到什么了?!”徒弟说:“我看到一群野鸭子飞过去了。”


师父一把捏着徒弟的鼻子说:“飞哪儿去了?!飞哪儿去了?!”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就这么一疼,觉悟了,倒头便拜:“师父啊,我跟着您几十年,万死千生,值了。”


佛教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错路”。不是说一来五台山就开悟了,不一定的,开关在哪儿,不知道。但首先,方向不能错。

+ + + + + 


图片



智慧在什么地方?在你拜的佛那里吗?在野鸭子那里吗?明白这个很重要的。唐朝时候的人,那么虔诚地跟着师父,几十年了才明白这个道理。他的这个“明白”里,是有非常厚重的内涵的,福慧修到一定程度了。我们现在人喜欢走捷径,把古人的智慧直接当成自己的,也学着说:“师父来捏我的鼻子吧,我看鸭子飞哪儿去了。”


现在也有人看到苏东坡临终前说的“着力即差”,就认为修行不用努力,“你看喏,苏轼最后一句说了,着力即差”。


苏轼病重卧床,生命垂危。好友维琳和尚在他耳边大声说:“端明宜勿忘西方。”苏轼说:“西方不无,但个里着力不得。”另一位好友说:“固先生平时践履,至此更需着力!”苏轼用微弱的声音回答:“着力即差。”说完便与世长辞,享年66岁。“着力即差”便成了苏轼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


图片

以苏东坡的修行境界讲出来的这句话,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吗?他都能说出“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我们连“八风”是什么还不知道。他已经知道“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了,我们连第一层天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天中天”了。我们现在对天的理解是比较空洞的,我师父曾经说,古人三年不说“天”字。师父的这句话我思索了几十年。


出家人去世,不说“死”,而是说“圆寂”了。圆,是圆满的圆;寂,是寂灭的寂。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叫“融入法界”。我师父写过四个字——“寂照圆融”,圆寂就是一个修行人智慧的状态、佛性不二的状态、宇宙圆满的状态。



图片

悟公上人墨宝:寂照圆融



我们的心灵、我们的佛性是没有阴影、没有对立的。苏东坡说“着力即差”,这代表他在临死前能守住他修行的功夫,他是带着这样的见地断气的。我们生来都无法决定自己,但在死亡的那一刻能决定自己的状态,这多伟大啊。


苏东坡是什么智慧啊?他前世就是大彻大悟的人,而且这一生有那么多大修行人陪着他一起成长。他修到最后说“着力即差”,我们怎么好随口就说的?现在的人往往喜欢走捷径,实际上,讨便宜的心对修行来说是很不负责的,修行要脚踏实地。


我们学佛之后,时间长了,可能会有一种麻木、困乏,甚至迷茫,这都是很正常的。生命有一点安息,有一个落脚处,禅堂里叫“功夫落堂”,能得一个轻安,这就已经很好了。不要求大彻大悟,先做到“人在坐垫上、心在身体内”,念念持着“阿弥陀佛”,不失觉照,慢慢就能得利。当你尝到佛法的味道了,学佛法得到益处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受用。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天堂与地狱一样?这话从何说起


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念观音菩萨很重要啊!


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相关文章
· 恭迎六月十九成道吉日 | 观音菩萨的秘密有这么多
· 微信公众平台
· 最终得菩提授记(三)
· 把时光拷贝到佛国,成为永恒
· 珍贵的传承
· 有了佛法,就有了面对痛苦的方法
· 大乘起信对这个世界的影响
· 懂得这个道理,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
· 如此这般就能利益到恶趣众生,也能利益到自己
· 最终得菩提授记(二)
· 这才最对我们的机
· 虚云和尚: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不及一严守禁戒的僧人
· 戒幢高竖:戒定慧之佛法精华义所在
· 东行大唐的译经祖师 | 不空三藏法师圆寂纪念日
· 还债、报恩、祭奠祖先的方法
· “和尚”,是六和敬, 代表着人类的一种文明,一种文明的活法 ......
· 最终得菩提授记(一)
· 来到佛门圣地,要有求道之心
· “履险若夷为爱国,坚贞不屈仰高风”〡缅怀一代高僧明旸长老
· 行愿无尽,愿力弘深〡追忆一代爱国高僧明旸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