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01
Manjusri Temple
对佛弟子来说,谦卑的品格是一种铺垫、一种暖场。我们要去承载佛陀伟大的品格、高尚的智慧,并把这些传递出去,乃至去拯救如母的众生,必须要谦下其身。
从自利上来说,谦卑低调可以避免麻烦,可以让自己有空间。从大乘上来说,谦卑低调,让众生生欢喜,就是在结众生缘,让他们因为接受我,而接受我身后的佛教。
世间的英雄也是如此,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份量,必然不会嚣张,不会去跟别人争意气。有一句话叫“自珍自爱”,当你知道了自己的价值,那你就不会在无谓的地方耗费生命精力。
我们祖先也总结了这个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就是说,你的风平浪静、海阔天空,实际上是你的理性可以取得的结果。君子为什么坦荡荡?因为君子有肚量,他不与人争,所以他就获得了坦荡荡的人生。小人为什么长戚戚?不是长戚戚追着他,而是因为小人无肚量,他常把自己置于很尴尬的境地,所以他的人生境遇就是长戚戚的。这是有因果关系的。
02
我们要想利乐众生,要使伟大的佛法被人认识、被人尊重、被人认可,必须要好好地自我表现。这既是自利,是一种自我修养,同时也是利乐有情的表现,属于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些是菩萨行者度人的四摄法。
在大乘六度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每一度都能于自他到达彼岸的。在小乘里,布施是为了破自己的悭贪,但在大乘里,布施不仅令自己破悭贪,也能令对方破悭贪,令他生惭愧、生欢喜,亦能够量子纠缠地与他共享空性智慧,这就能够利乐有情了。
菩萨的六度,每一度都有智慧的成分,所以才能够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本身也是智慧的境界,既有智慧的高度,又有菩提心,所以大乘六度每一度都能度众生。
Manjusri Temple
03
大乘六度里,尸波罗蜜就是持戒,戒行不仅能令持戒者庄严,也能令见闻者都达彼岸。这是出家人的高贵品格。
世间人往往也都喜欢看到高贵的人品,悉达多太子贵为王储,享受着人间最高的教育,拥有着最优雅的礼仪、最渊博的学识。但也有人认为这样太拘谨了,他喜欢解脱、自在、潇洒的。
其实在佛的弟子里面也各有不同。马胜比丘是威仪具足,但阿逸多尊者他就是很潇洒的。金缕袈裟,佛因表法不穿,其他比丘也都不敢要,阿逸多尊者就说“给我”。他穿着金缕袈裟、托着钵就上街乞食了,很自在的。
有的人喜欢威仪具足的,也有人喜欢这种解脱和自在,但佛陀是具足一切的,佛既有威仪,又有解脱自在,既有能仁,又有寂默,不论众生喜欢什么类型的,看到佛陀都会产生无上的尊敬。所以,当佛陀示现在人间,众生看见就得加持,即使佛陀现在隐没了,祂的威德也依然能够加被我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