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是普门品时......

2023-08-03 21:3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图片



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三称)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chēqú)、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jī)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 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huì),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天大将军身得度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应以毗(pí)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sè)、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 毒龙诸鬼等,

念彼观音力, 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 利牙爪可怖,

念彼观音力, 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 气毒烟火燃,

念彼观音力, 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 降雹澍大雨,

念彼观音力, 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向上滑动读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一时佛在



图片


佛经特别奇妙,每部经的开头都是“一时佛在”,也就是说,佛遍一切时、一切处都在,因为佛是超越时空的,因缘成熟了,就入到《妙法莲华经》的法会中来了。

 

佛在不在呢?灵山犹在,法华未散啊!有灵性的人一听就心领神会了。

 

佛说《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众”是一个很广的数字,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能听闻到《妙法莲华经》的人;“八万四千”是表法,因为众生的烦恼可以概括为八万四千相;“发”是觉悟发心;“无等等”指佛法是真实不虚的不二法门。有人拿哲学来作比较,有人拿科学来作比较,这是他不懂佛法,他如果懂佛法的话,就知道哲学、科学都是佛法,而且佛法是最究竟的哲学和科学。

 

佛说《普门品》时,慧日普照,佛力加被,众生所有的烦恼变成菩提了,烦恼是虚妄分别心,分别心息灭了,真心就会显现。这个真心,佛有,我有,你也有,大家都有,这个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在众生份上,我们也有这个如意宝,但是我们看不到本有的如意宝,也得不到受用。学佛就是要找出我们最值钱的如意宝

 

图片

敦煌·观音经变图局部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跟舍利弗讲这个“心”。“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宝藏,怎样找到它呢?不能离开善知识。通过听经闻法,我们要去认识它、修持它,真正投入到观世音菩萨的“福聚海无量”这个大海中,把这个福德海聚顶在头上,转烦恼为菩提,用我们平实的心悟到最无上、无等等的真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佛的心,那为什么不翻译出来呢?因为尊重,也因为其意义甚深,文字的内涵是有限的,文字不能真正无余圆满地表达其甚深义,所以不翻译。佛说《普门品》时,在会的大众都得到利益,发无上心,学观音行。




图片

善知识开发显明我们的菩提心 



图片


阿弥陀佛画像里的手是伸着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接引,善知识就是阿弥陀佛伸到我们面前的那只接引我们的手,善知识就是来告诉我们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寺庙的作用也在这里,塑佛像、弘扬佛法也是为了让你觉悟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不做这个而做其他,佛寺也就不叫佛寺了。善知识肯定也是做这件事的,否则就不是善知识,所以,能够把你的菩提心给开发显明起来的,就是善知识。

 

学世间的学问都要花好多年的时间,“了生死”是人生最大的事情,我师父常说:人生除了生死事大,其他事都好商量。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自己的如来藏性,入宝山而空手回。“宝”在哪里呀?你们自己就是宝啊!只不过众生把这个宝用来造业,糟蹋了自己的佛性,认贼为子,宣化上人说这是“错用了心机”。



图片

受持《法华经》的功德 



图片


我们佛弟子至少要去读一遍《妙法莲华经》,如果你能终身受持,那你有大福德,也可以称为法师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受持《妙法莲华经》到底有多大的功德。


晋朝的时候,有一位印度高僧来到中国,他叫昙无谶,受到当时国王的厚待。这个国王身体不好,有病缠身,昙无谶就教他诵《普门品》,诵了不久,国王的病就好了。国王非常高兴,就大力推崇《普门品》,把《普门品》从《妙法莲华经》里抽出来,以单行本流通。于是,单行本的《普门品》一直流传到现在,很多人把它用为日常课诵,也有很多的感应故事。







图片



《妙法莲华经》中佛有这样的赞颂: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

有人以七宝造塔供养佛舍利,塔高到梵天那么高,上面还悬挂装饰。


 “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燃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

这样的供养有多殊胜?世尊说,如果在末法恶世能够持诵这部经,就具足了种种供养。


 “若能持是经,则如佛现在,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

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在,佛就在。我们现在以这样的因缘,做这样的法会,感应到佛又出现,观世音菩萨的威德神力又加被到我们头上了。



图片
图片


 “上馔妙衣服,床卧皆具足,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

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种种庄严俱好。

然而佛说:“若以信解心,受持读诵书,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

“受持”就是奉受行持;“读”是照着本子读,“诵”是背诵,“书”是用笔抄写,或者你自己不会抄写,可以请人书写,或者你不会读、不会诵,就把经书供奉在家里。

 “散华香末香,以须曼薝葡,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燃之。”

以各种花、香、油灯供奉经书,有人知道经书可以避邪,家里就请一本经书供着。



图片
图片


 “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这样供养的人所得的功德无量无边,广如虚空不可尽述。佛说,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的功德和衪一模一样。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

这样供养的人所得的功德无量无边,广如虚空不可尽述。佛说,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的功德和衪一模一样。

 “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

而且经常到庙里绕塔、转经、礼拜诸佛菩萨,对出家人谦下恭敬,远离贡高我慢心,常常思惟智慧。



图片


图片

恭敬塔庙



 “有问难不瞋,随顺为解说,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有人来恶意地问难:你这样做有什么用吗?他也不生瞋恨心,还心态调柔地随机为他作解说。

 “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

能持这部经,又能如是这般去行持,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法师,功德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见到这样做的人,也应该随喜赞叹,因为他能这样做就可以称为法师。


我们常常以为会讲经的才叫法师,但是《妙法莲华经》很奇特,你不会讲经不要紧,哪怕你升起高座不讲解,就诵《妙法莲华经》,就是诵经法师,会书写就是书写法师,你受持这个经,按照这个去修,那更是法师了。


“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我们平时礼拜的方式叫头面接足礼,见到这样的法师,也应该当他是佛一样。道场就是成道之地,就像世尊的金刚座一样,这里面包含两层意思。就像佛对地藏菩萨说的那样,如果众生听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当知是人离佛不远;这里也是,如果有这样的善缘,遇到这样的善知识,我们自己离成佛也不远了,待证得无漏无为的菩提心之后,就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了。


图片



 “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

遇到这样的法师,在他住过、散步过的地方,或者他坐了一会、说过一句偈一句法的地方,都应该起塔,留给后人见一眼、顶一礼,也能结下殊胜的一乘佛法之因缘。

“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一切广大有缘的佛子住在这样的地方,会得到佛一样的受用,因为一乘大法与十方诸佛同一体性,虽然我们还是佛子,还在因地,显现的还是凡夫,还有烦恼,但是我们住在这样的一乘大法中,就可以得到佛一样的受用。


所以,佛法有时候用狮子来作比喻,狮子虽小,吼起来的话,其他动物都非常害怕;有时候用大鹏金翅鸟来作比喻,这种鸟在蛋壳里就已经金翅具足,壳子一破,马上就会飞。我们佛子也是这样,入了佛的因地,就是入了诸佛的本地,常住在这一乘大法之中,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图片




图片

入观世音菩萨的福德大海 



图片


既然观世音菩萨游诸国土,以种种行跟众生结缘,我们要相信,我们的行住坐卧都不离其中,都在观世音菩萨的福德大海中,不离诸佛的功德果海。


观世音菩萨在哪里?我们现在坐在哪里?不要忘了,诸佛菩萨一直以慈眼看着我们。“若坐若经行,不离于其中。”观世音菩萨的福德大海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不要再去入众生的业海,要入观世音菩萨的福德大海,要有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心。


所以,不要问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你要常常问你自己在哪里,那你就有皈依处了。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修行要脚踏实地
· 恭迎六月十九成道吉日 | 观音菩萨的秘密有这么多
· 微信公众平台
· 最终得菩提授记(三)
· 把时光拷贝到佛国,成为永恒
· 珍贵的传承
· 有了佛法,就有了面对痛苦的方法
· 大乘起信对这个世界的影响
· 懂得这个道理,人生轨迹就不一样了
· 如此这般就能利益到恶趣众生,也能利益到自己
· 最终得菩提授记(二)
· 这才最对我们的机
· 虚云和尚: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不及一严守禁戒的僧人
· 戒幢高竖:戒定慧之佛法精华义所在
· 东行大唐的译经祖师 | 不空三藏法师圆寂纪念日
· 还债、报恩、祭奠祖先的方法
· “和尚”,是六和敬, 代表着人类的一种文明,一种文明的活法 ......
· 最终得菩提授记(一)
· 来到佛门圣地,要有求道之心
· “履险若夷为爱国,坚贞不屈仰高风”〡缅怀一代高僧明旸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