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给师父做侍者时,别人都来请师父的书法,独我不敢。
师父太辛苦了,师父的身体是最重要的,他能够在人世间是我们所有法界众生的福报,我们作为弟子不敢以私心占用师父的时间,不敢给师父增加一丝的劳累。所以我虽然在师父身边待了那么多年,但没有几幅师父的书法。
悟公上人写字
面对圣境,你不敢有低劣、散漫的心。那时候每次去见师父,我都会把衣服整好,心态放好,再打坐一会儿,尤其一定会拿好念珠。偶尔没拿,师父的眼睛就会看过来,“念珠呢?”
徒弟的状态怎么样,精气神好不好,念头有没有在道上,丝丝毫毫师父都会关注。乃至更深层的,你跟什么有缘他都知道。这就是亲近大德高僧的好处。
悟公上人墨宝
师父的一句话,作为弟子的会受用不尽。有一次,师父他老人家看着我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师父说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境界。我就记在心里,一直揣摩。后来才慢慢懂得,报身佛就是在正定聚中,没有不定的时候。
我以前也讲到过,那时陪师父坐车,车启动了,景物在移动,但师父的眼神是不动的。我们赞美阿弥陀佛是“绀目澄清四大海”,在我心里,师父的眼睛就如弥陀,如如不动又清澈深广。在师父的眼睛里可以看到阿弥陀佛的眼神,这就是他老人家一生修行的境界。
悟公上人在五台山
传喜法师与寂度老和尚
高僧大德之间见面,有时就是用眼睛说话的。那一年在五台山,师父跟寂度老和尚相见,我师父讲的是宁波话,寂老讲的是四川话,两个人往那一安住,不用语言交流,就是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眼里安然如虚空。什么也不用说,就知道彼此修行在什么境界了。
我师父圆寂前还在跟我讲,“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其实这一真法界的境界他早就彻证了。所以我们作为弟子跟在师父身边,为什么要闻思教法?你不闻思就不能解读师父,就不知道你的师父功德有多深厚。
我师父在圆寂前的三天曾经讲了一句话,他说这个世界好还是不好,决定于我们的看法。
我对这句话印象很深,每次听到的时候,还是在脑子里给理由铺垫,想要理解师父的这句话。
如果你把这轮回世界的一切
都变成佛法对自己的鞭策,
那苦难也是一种加持。
对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你还是会把他当成善知识的
——“这是善知识来加持我的呀,
我对轮回的出离不够,
我对轮回的业力认识不清,
我对五浊恶世的认识不深刻。”
如果你能这样理解的话,
那纵使像那段艰难岁月
这么重大的事件,
对于一个真正的功夫深厚的修行人,
还是会把它转为道用。
由于我的看法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觉得这不是苦。
这样,我们上人才能在游街的时候念阿弥陀佛,说所有听过的人都能种下善根;在批斗会上还默默地想着,我成佛的时候首先把你们度掉。别人在声色俱厉地批斗他,老和尚却琢磨啥?你们跟我有缘,我明朝成佛,再来度你们。
如果你的智慧不到,
别人对你的宠爱,
对你的赞美礼敬,
就会成为你的堕落之缘;
当你的修行、智慧足够高时,
逆境都可以成为你的增上缘。
所以,时间越长,我的感受就越强烈——我的师父,他真的是无尽的宝藏!我们作为三宝弟子,就要常常地念佛念法念僧,念这样的高僧大德。你在“念”,你就是无碍地与他们在一起。
什么是圆寂?也就是师父和有信心的弟子永远在一起,没有信心的人以为师父走了,其实是他自己没福报。一个已经成就了的、证悟了法身境界的高僧大德,他是无来无去的,是周遍一切的。只要你心里想到,他就在你的头顶之上。
比如此时,他就在。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