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一善修万德

2022-09-04 21:3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如如不动


图片


大菩萨摩诃萨能够知道、看到佛陀的清净法身周遍一切,微尘相好。但对于凡夫知见的普通人来说,释迦牟尼佛两千九百多年前就涅槃了,衪的舍利现在还被供奉着。


唯物的历史观认为,释迦牟尼佛确实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降生到人间,也于某一年某一月某一日进入了涅槃。但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那只是佛的化身,祂是来这个世界告诉我们天地宇宙的真理的;而衪的报身是永远在的;祂的清净毗卢遮那法身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 虽然降生人间却不生,示现入灭却不灭。





佛的法、报、化三身是什么呢?



图片


我曾经跪下来请我师父开示:“佛的法、报、化三身是什么呢?”师父总结说:“法身佛不生不灭,报身佛生而不灭,化身佛有生有灭。”


我师父的讲法都是非常简洁的。师父虽然博通三藏,但是他跟弟子们很少说什么,更多的是他的身行示范。虽然他老人家有巍巍功德,但在示现上好像很普通,没有智慧的人跟着他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往往功德越大的人,凡夫就越不知道,也看不到。





“分别曰识,不分别曰智”



图片


那个时候我在师父身边,偶尔也会请一些法。有一次,我请师父开示“智和识之间的区别”,师父就用了憨山大师梦境里或禅定中在兜率天,弥勒菩萨跟他所讲的一句话,叫“分别曰识,不分别曰智”。


当分别心越来越少,最后就修成了纯阳之体,就能如如不动,就能不分别了。


纯阳之体也不是个人的,是天地间,所以你要积累多少福德资粮去充填啊!当你的福德资粮足以让天地间都是纯阳的时候,那你就是纯阳了。


图片


弥勒菩萨是不可思议的,“不分别曰智”,这个“智”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是祂的生命状态,祂老人家是完全等同于这个“智”的。


所以,我们要修万德。“不舍一善”,如大海不拒涓流,要成万善之体。这就是我们佛弟子的生命观,也是我们自己理性的选择。慢慢地从凡夫的伪善里面跳出来,变成真诚的善、赤子的善,真实地去感受三宝的功德。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的关系?
· 谢谢!那些不动声色却暖人心脾的善良
· 见庄严人,愿一切众生具佛相好——日诵净行品78愿
· 心的潜能,知多少?
· 手持金刚,恒常安住 | 金刚手菩萨传(二)
· 没有什么可以障碍你的心
· 你的福气里藏着你积攒的善良和努力
· 年轻人学佛千万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20)
· 菩萨戒的见地有多高?
· 《清凉山志》文殊菩萨显应篇(五)
· 千佛曾是衪的兄弟 | 金刚手菩萨传(一)
· 违犯这些规矩,会影响一生的修行
· 【虚云老和尚】不从有心处用功,难证无心
· 圆瑛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讲义》连载(二)|译者殊胜
· 为何要受菩萨戒?
· 竹窗下,莲池大师写了啥?|第八篇:度众生的菩萨,度不度自己呢?
· 天底下无比殊胜的事
· 耳闻其名,能除障碍 | 除盖障菩萨传(三)
· 佛法再殊胜,也不要忘记这个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