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与佛塔的缘分
我当时学佛,是三皈五戒一起受的。那时候还不知道三皈依是什么,也不知道五戒是什么,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看塔,去过龙华寺看塔。
龙华寺在三国赤乌年间就有了。中国很多地方是先有寺院,后有城镇。有了寺院,有了香客,政府就在这种人口比较聚集的地方贴布告,再后来因为人多,就有了办事处,然后有了政府机构。所以,中国的很多寺院都在城市的最中心,龙华寺也是这样,慢慢才形成了龙华镇。
当初我看到上海地图上有一个龙华镇,龙华镇上画了一个宝塔,我就特别想去看。小时候的我胆子也够大的,自己一个人坐公交车到徐家汇体育馆,再换一部车坐三站路才到龙华寺。当时不知道有寺庙,只知道要去看宝塔,这是我最初对佛教标志物的印象。
Stupas
每次看龙华塔我都会呆呆地在那儿看,有时候夕阳都西下了,我还在看呢!实际上龙华寺离我家最远,离我家近的是静安寺和玉佛寺,但小时候都没去。这是我跟佛塔的缘分,我现在也特别喜欢佛塔。在我的生命里,如果前世学佛还有一点痕迹的话,那就是佛塔。
后来我就经常去龙华寺。有一次就遇到了上明下旸老和尚,当时我还是透过方丈室那个镂空的花窗看到他老人家,面如桃花,慈眉善目,六根都摄,走路都是轻轻的,就被这样一位老和尚迷住了,就盯着看。后来我到寺庙转了一圈,再回来就看不到了。我就很急,于是找人打听那位老和尚,那个人问我是不是找方丈和尚,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方丈和尚。他说,方丈和尚不住在这里,住在延安路的圆明讲堂。
明旸大和尚
传喜法师
我直接就追到延安路圆明讲堂,才知道原来老和尚住的圆明讲堂又是一座小寺院,非常精致,我就在里面磕头拜佛。这时,有一位阿姨问我:“年轻人,看你这么诚心,你有没有皈依过呀?”我说:“啥叫皈依啊?”她说:“皈依就是拜师父,拜了师父,你就是佛弟子了。”我说:“这样的啊!”她说:“你愿不愿意做佛弟子?”我说:“我愿意啊!”她说:“那你要拜师父。”我说:“那我怎么拜?”她告诉我要先登记,下个月的农历十二授皈依。农历十二日是师公上圆下瑛老和尚的圆寂日,上明下旸大和尚为了纪念他的师父,每次给大众授皈依都在每个月的这一天。
回家后,我心里一直惦记着农历十二要去寺院皈依,等到了这一天,就赶到了延安路圆明讲堂皈依。当时很多人跪在那里,实际上老和尚那时候年龄也很大了,还亲自给大家授皈依。
皈依之后,老和尚说三皈依可以了,下面接着授五戒,就有一批人站起来离开了。我不知道什么是五戒,就问旁边的人,他们说,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做人应该做的。所以就跪在那里没起来,当场三皈五戒就一起受了。
那时候,我以为受了五戒就不能吃肉了,所以回家后就跟我妈妈说:“妈,我皈依三宝了,受了五戒了,不能吃肉了,我要吃素了。”我家里有吃素的传统,我妈妈每次都把锅洗得干干净净,就开始烧素给我吃了。
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
圆瑛法师
明旸法师
赵朴初居士
02
这是学佛的魅力
大多数人刚刚皈依三宝、受五戒的时候,懵懵懂懂的,但是不知道不要紧,以后会知道的,佛肯定不会骗我们。
一个“佛”字,我也没办法给大家解释清楚,因为太深奥了。佛是我们的皈依处,是我们的本师,纵使学佛几十年了,也未必能介绍佛陀,这是很正常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学佛,这恰恰是学佛的魅力。
佛陀永远引领着我们,照耀着我们,让我们有法喜禅悦,不会说学到后来有饱和度,只会越学越有“饥饿感”。我们的生命越充电越喜悦;生命的境界越来越广博,越来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来越知道个体生命和这个世界的奥妙。真理,原来是那么“有味道”。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