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七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37:09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七集(一)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五)六即
藏、通、别三教,都有佛果,然而都是方便,不是真实。藏、通二教的佛果,仅和圆教的七信位齐;别教的佛果,仅和圆教的第二行齐。惟有圆教的佛果,方是真正的佛果。圆教的佛果,尚非别教中人所知,何况藏、通二教的人。真正的佛教--实教,唯是圆教;真正的佛果,唯是圆教的妙觉。
佛教徒开始学佛,便志求成佛,既求成佛,就必须明白如何是佛。圆教是真正的佛教,圆教的佛果,是真正的佛果。因此,对于圆教的六即,尤其是究竟佛果,更须明白通晓,方不为权乘、小果,误其真修;曲径、旁蹊,迷其坦道。
--- 《天台宗纲要》原文
《佛说阿弥陀经》在描述极乐世界时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我们不要走了两步就停下来了,不要看到好风景就停下来赏景了,要直趋自家。
印光大师说:应当发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归家,归到自家坐下来,才算是究竟,所以“不为权乘、小果,误其真修;曲径、旁蹊,迷其坦道”。
“别教的佛果,仅和圆教的第二行齐。”这就特别让人生歧义,实际上就是别教只讲述到圆教的第二行齐这个位置,就戛然而止,不往前谈了。因为不是他们的境界,他们对佛的内涵的阐述,只到这个位置就停了,未尽其详。不是说别教里也有个佛果,只相当于圆教的这个位置,不是这个道理。只不过讨论佛果的问题只到这里,就不往下讨论了。
就像西医一样,西医里有精气神这个概念吗?没有的。对于中医来说,精气神是属于很玄妙的部分。佛家就有点不一样了,佛家说,命靠持命气。这个持命气是最微妙的。也就是说,可以向自己的善业借气,比如说求佛菩萨,发愿、承诺做好事,放生、救命、学佛法等广行善事,把自己的生命变成正能量。
经典也有说,你如果是真心发愿的,佛菩萨会慈悲加持你,有时候还可以续命,让你按承诺的去实践。所以学佛法是改命最快的,这是我们生命里最大的福报。
FORIQINGLIANG
佛法有善度,也有恶度。请问地狱能不能教化你?也能的,而且地狱的教化功能是很强大的,哪一天你知道这个因会感这个果,决心再也不敢做恶了,只要意识到了,马上就会变,这个就叫恶度。
比如很多人生了大病就开始变了,心开始柔软了,语言也柔软了,行为也开始调整了,实际上这个要命的病教化了他。
我们此时身体很健康,学着佛的“究竟即佛”。虽然从圆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才真正是贤位,但实际上,藏教也有圣贤的,只不过他的圣贤有极大的狭隘性。
佛法教化众生的因,就是把每个人都看成佛。特别是到了金刚乘,有情就是佛的化身,国土就是佛的光明,现、声和念,就是佛的三德:法身德、般若德和解脱德。
究竟即佛
▼
比如现在放一碗水在你面前,请问水有没有空性?有的。这个水有没有死和活的区别?没有的。所以哪怕是一个尸体的四大、五蕴还是可以通过殊胜的胜义谛去摄、去观的,以此来唤醒他的神识,融进佛光。
这个尸体身上的就叫子光,果地的佛是母光。鉴于圆教的理的见地和事的见地,把这个人的识作为他的因,把他引出来,然后融入佛的母光里面,叫母子相遇,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佛教就是基于这个理论教化大家,所以哪怕是藏教,也认为孺子可教。
这代表着强大猛烈的悲心。只有难忍的悲心,才会策动这种教法,认为一切众生皆可教化。这里面除了智的成分,还有大悲的成分、大愿的成分。我们被佛的智的成分、悲的成分、愿的成分所摄受,所以要懂得珍惜。
佛是把我们当佛来教化的,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错过了这个机会就糟糕了。不管怎么修行,我们都要知道,自己在佛菩萨的怀抱里,要自我护念,不要染污了佛菩萨的怀抱,更不要产生傲慢。“未证言证,未得言得,自招其咎。”
所以学了天台教法,至少要开始有惭愧心,会谦卑。智慧要高,但是我们行为要很微细。
我们要安立在圆教的见中。圆教的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去领悟佛身如须弥山?我们能不能去领悟佛的相好如微尘相好?我们能不能领悟佛等真法界?哪怕这样想一想,都是不得了的。
只有难忍的悲心才会策动这种教法
“大圣!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随所修学,疾得具足一切佛法,悉能度脱所念众生,普能成满所发大愿,普能究竟所起诸行,普能安慰一切天人,不负自身,不断三宝,不虚一切佛菩萨种,能持一切诸佛法眼。如是等事,愿皆为说!”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观察一切道场众会,指示善财而作是言:“诸仁者!汝等见此长者子,今于我所问菩萨行诸功德不?诸仁者!此长者子,勇猛一精一进,志愿无杂,深心坚固,恒不退转;具胜希望,如救头燃,无有厌足;乐善知识,亲近供养,处处寻求,承事请法。诸仁者!此长者子,曩于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于我所,未曾暂起一念疲懈。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七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扩展学习资料·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