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2022年3月10日
农历二月初八
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
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
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衪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
点击图片,观看精彩视频《解读 · 降魔成道》
原片由敦煌研究院制作
视频时长21:23
01
BUDDHA
太子为什么要出家
佛陀出家的年纪,说法有三,19、25以及29岁。无论哪个年纪,太子都是年纪轻轻,气血方刚,长期接受婆罗门文化的影响。而且生活奢靡,居住在暖、凉、中,恒温三时殿,侍女无数(佛经称有六万婇女),与妻子耶输陀罗相亲相爱,儿子罗睺罗刚刚诞生。
按理说,无论是婆罗门文化,还是舒适惬意、荣华福贵的生活条件,都不会让佛陀有出家的念头。可为什么佛陀选择在此时出家呢?
佛经的说法是: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为了打破太子出家的预言,利用种种手段,让太子感受不到生老病死之苦。直到太子长大出城游玩时,帝释天化作老人、病人、死人、沙门,太子感受到凡夫的生命无常,唯出家人才享有真正的快乐从容,于是决定越墙离家修行,这就是著名的“四门游观”。
《方广大庄严经》中记载:太子出北门,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车作礼问出家利益。
比丘答言:“我见在家生老病死一切无常,皆是败坏不安之法,故舍亲族处于空闲,勤求方便得免斯苦。我所修习无漏圣道,行于正法调伏诸根,起大慈悲能施无畏,心行平等护念众生,不染世间永得解脱,是故名为出家之法。”
太子闻后欣喜,赞言:“善哉!天、人之中唯此为上,我当决定修学此道。”
于是,在农历二月初八这一天,印度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太子悉达多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之道,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后在菩提树下,由观缘起而悟道,成等正觉。证道后,佛陀建立僧团,说法49年,度化无量众生。
悉达多太子夜半逾城浮雕像
2-3世纪 印度犍陀罗浮雕
尺寸:27.7 x 18.6 cm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
02
BUDDHA
佛陀自己的答案
《长阿含·中本起经·还至父国品第六》记载了净饭王问佛陀出家的原因以及佛陀自己的答案:
佛陀证道五年,此时的净饭王年逾八十,到了风前残烛之际,于是派人迎回佛陀,父子最后见一面。一别十一载,净饭王老泪纵横,“涕泪趣佛,头首礼足(佛不穿鞋,所谓头首礼足,其实就是信徒打洗脚水为佛净足)。”
父子相见,并未以世俗伦理,反倒是老父亲以信众之礼拜佛。之后净饭王以偈相问:“子本在吾家,驾象名宝车;今者足蹈地,是苦安可堪?”当初为太子,出门有专车;如今你出家,鞋子没得穿。这样的苦日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佛陀如是回答:“车马生死乘,危险安可久?参驾五通驰,所至无限碍。本着七宝衣,珍妙甚雅好;剃头披纳服,如何不羞耻?惭愧为衣服,世衣增尘垢,法衣真人服,息心名如来。本用金银器,众味甚香美,今者行乞食,粗恶安可咽?法味为道食,饥渴今已除,哀世故行乞,持钵福众生。本处别宫中,众宫妓侍卫;独在山树间,如何不恐惧?生死恐畏除,今已入本无,无忧无喜想,所止名道场。本在我家时,澡浴名香汁,处于山树间,何物洗身垢?道藏为浴池,正水满其渊,浴已三毒尽,三达快无双!”
佛陀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
悉达多太子出家削发图
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婆罗浮屠遗址廻廊壁画
八世纪 印度尼西亚爪哇中部
宽274 cm
03
BUHHDA
出家的功德
两千多年来,
多少人追随佛陀修道出家,
出家的功德到底是什么?
《文殊师利问经》
梁 · 僧伽婆罗译制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
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
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
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
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
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
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离欲淤泥。
住家者随愚人法,出家者远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
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无怨家。
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
住家者是忧悲恼处,出家者欢喜处。
住家者是恶趣梯,出家者是解脱道。
住家者是结缚处,出家者是解脱处。
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无怖畏。
住家者有弹罚,出家者无弹罚。
住家者是伤害处,出家者非伤害处。
住家者有热恼,出家者无热恼。
住家者有贪利苦,出家者无贪利苦。
住家者是愦闹处,出家者是寂静处。
住家者是悭吝处,出家者非悭吝处。
住家者是下贱处,出家者是高胜处。
住家者为烦恼所烧,出家者灭烦恼火。
住家者常为他,出家者常为自。
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
住家者以苦为乐,出家者出离为乐。
住家者增长棘刺,出家者能灭棘刺。
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
住家者无法用,出家者有法用。
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无悔吝。
住家者增长血泪乳,出家者无血泪乳。
住家者三乘毁訾,出家者三乘称叹。
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
住家者魔王爱念,出家者令魔恐怖。
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无放逸。
住家者是轻蔑处,出家者非轻蔑处。
住家者为人仆使,出家者为仆使主。
住家者是生死边,出家者是涅盘边。
住家者是坠堕处,出家者无坠堕处。
住家者是黑暗,出家者是光明。
住家者纵诸根,出家者摄诸根。
住家者长憍慢,出家者灭憍慢。
住家者是低下处,出家者是清高处。
住家者多事务,出家者无所作。
住家者少果报,出家者多果报。
住家者多谄曲,出家者心质直。
住家者常有忧,出家者常怀喜。
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无有刺。
住家者是疾病处,出家者无疾病。
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壮法。
住家者为放逸死,出家者慧为命。
住家者是欺诳法,出家者是真实法。
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
住家者多饮毒,出家者饮醍醐。
住家者多散乱,出家者无散乱。
住家者是流转处,出家者非流转处。
住家者如毒药,出家者如甘露。
住家者爱别离,出家者无别离。
住家者多重痴,出家者深智慧。
住家者乐尘秽法,出家者乐清净法。
住家者失内思惟,出家者得内思惟。
住家者无归依,出家者有归依。
住家者无尊胜,出家者有尊胜。
住家者无定住处,出家者有定住处。
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
住家者多嗔恚,出家者多慈悲。
住家者有重担,出家者舍重担。
住家者无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
住家者有罪过,出家者无罪过。
住家者有过患,出家者无过患。
住家者有苦难,出家者无苦难。
住家者流转生死,出家者有齐限。
住家者有秽污,出家者无秽污。
住家者有慢,出家者无慢。
住家者以财物为宝,出家者以功德为宝。
住家者多灾疫,出家者离灾疫。
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长。
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难可得。
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
住家者随流,出家者逆流。
住家者是烦恼海,出家者是舟航。
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
住家者缠所缚,出家者离缠缚。
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灭怨家。
住家者国王所教诫,出家者佛法所教诫。
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无犯罪。
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乐生。
住家者是浅,出家者是深。
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难得。
住家者妇为伴,出家者定为伴。
住家者是罾网,出家者破罾网。
住家者伤害为胜,出家者摄受为胜。
住家者持魔王幢幡,出家者持佛幢幡。
住家者是此住,出家者彼住。
住家者增长烦恼,出家者出离烦恼。
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
文殊师利!若我毁訾住家赞叹出家,言满虚空说犹无尽。文殊师利!此谓住家过患出家功德。
文殊师利问经的概述图
经纶所赞出家功德
◇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远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垢,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习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
——《郁伽长者经》
◇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
——《出家功德经》
◇居家生业,种种事务,若欲专心道法,家业则废;若欲专修家业,道事则废。不取不舍,乃应行法,是名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忿乱,一向专心,行道为易。
——《大智度论》
◇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大宝积经》
◇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是故佛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贤愚因缘经》
◇若复有人归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远离妻室,二染欲不贪,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功德,归佛出家获如斯报。
——《分别善恶报应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槃之因;以毘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毘昙为目,视世善恶,恣意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
——《贤愚经》
◇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
——《菩萨本生鬘论》
◇居家愦闹,多事多务,结使之根,众恶之府,是为甚难;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无人之处,而一其心,无思无虑,内想既除,外事亦去去。
——《大智度论》
值此殊胜吉日,
请谨记佛陀的教诲,
感念佛恩,发菩提心,广做功德,
回向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祈愿佛日增辉,正法久住,
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