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劝转法轮、请佛住世?

2022-03-10 20:02: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天台宗纲要》

静权大师  述


第五十一集(二)

 

圆教

(五)六即

1. 理即

2. 名字即

3. 观行即

4. 相似即

5. 分证即

6. 究竟即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五十一集

讲解: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时长:55:36



(五)六即


3. 观行即。

(2)读诵品。

读诵大乘,常念不失,叫做读诵。

《法华经》:“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智者大师说:“行者圆信始生,善须将养,若涉事纷动,令道芽破败,唯得内修理观,外得受持读诵大乘经典,闻有助观之力。内外相籍,圆信转明,十心坚固。金刚般若云:一日三时,以恒河沙身布施,不如受持一句功德。初品观智如目,次品读诵如日,日有光故,目见种种色。

论云(弥勒论):于实名了因,于余名生因,福不趣菩提,二能趣菩提。闻有巨益,意在于此,是名第二品位。”在这时候,内修理观,观于妙法;外加读诵,以助理观,以前十心(十法成乘),更加坚固,这是第二读诵品。

如《金刚经》及《弥勒论》所说,可见读诵受持大乘经典功德的不可思议。

--- 《天台宗纲要》原文




虚云老和尚至少是八地菩萨,他的本跡是我们难以测度的。一般来说,佛教公认的,肉球出生就是八地以上菩萨。有一个人曾经去拜访虚云老和尚,他就请问老和尚:您老人家看,现在有几个开悟的呀?老和尚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从南到北,几十年没看到一个。请问,他老人家讲的是不是圆教的见?就是的。


“读诵大乘,常念不失,叫做读诵。”请问你坐在那边,正在观着一心三观,那叫不叫读诵?也叫读诵大乘,就是大乘。一个都漏不掉,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不要说这个了,就是我们前边学的五悔,实际上还是很模糊的。请问忏悔要不要有对境?要不要有见地?要有见地的,不能一边生气,一边忏悔。


比如金刚萨埵忏悔法里,忏悔的对境叫所依力。有了所依力才能断一切恶,能清净一切,才能有对治力。然后一边回想自己过去所造的罪业,所有贪嗔痴的轮回的业,一边回想,一边以金光明的光的体性照着它,把它化掉,这就是破恶力。最后得到恢复,恢复到金刚萨埵内外洁白的体性,透澈得如吠琉璃一样,复本心源。


金刚萨埵实际上就是实相忏。既忏了无明、见思惑业,也忏了过去所造的恶所带来的今天的果报,又忏了今天所做的事的未来的果报,所以这是不得了的,叫忏悔之王。


对首忏是怎样的?比如我今天犯了五戒了,我向你忏悔;我今天犯了杀戒了,我向你忏悔,这个就忏干净掉了。就是今天所造的业,找一个对首,表白一下,向他忏悔。


作法忏呢,就是可以净我过去所造的业,今天得到的果报。比如我今天生病了,生癌症了,生忧郁症了,这是过去的业的果报,这时候比如拜观音忏,就叫作法忏,就是以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对境,灭过去的业报。






扩展学习资料









图片

比丘 比丘尼 优婆塞 优婆夷 诵大乘经者 欲修大乘行者 发大乘意者 欲见普贤菩萨色身者

欲见释迦牟尼佛 多宝佛塔 分身诸佛及十方佛者 欲得六根清净 入佛境界通达无碍者

至心忏悔弟子(某甲) 与一切法界众生 从无量世来 眼根因缘 贪着诸色 以着色故

贪爱诸尘 以爱尘故 受女人身 世世生处惑着诸色 色坏我眼 为恩爱奴 故色使使 我经历三界

为此弊使 盲无所见 眼根不善 伤害我多 十方诸佛 常住不灭 我浊恶眼 障故不见 今诵大乘

方等经典 归向普贤菩萨 一切世尊 烧香散华 说眼过罪 发露忏悔 不敢覆藏 诸佛菩萨 惠明法水

愿以洗除 以是因缘 令我与法界众生 眼根一切 重罪毕竟 清净忏悔 已礼三宝 第二第三亦如是


--《法华三昧忏仪》智者大师



接下来是劝转法轮,要想劝一个有智慧的人转智慧法轮,这是稀有的,是需要有机会的。


有一位船子和尚,撑船撑了二十多年了,有个道友碰到他,他说,碰到半个能教化的,给我介绍一个来,他一辈子教化一个,教化完了,倒头到水里就涅槃了。


达摩祖师来中国,本来碰到梁武帝,想度化他一下的,结果梁武帝执着在这个世界的功德相里了。他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是菩萨皇帝了,达摩祖师想带他飞极乐世界都带不动的,不对机。


从圆见的角度看,达摩祖师很慈悲的。后来等到慧可大师,慧可大师那时候已经是讲经说法的法师了,相貌都变形了,头像五峰一样的。我们的心能统领自己的身心的,如果我们的智慧笼罩着众生、五阴、国土,相就会随着心转,正报尚且转,依报也会转的,所以五阴都会变。


我们忏悔业障,都要忏个瑞相出来的。见相了,忏悔就达到效果了,有效到什么程度?自己看。往生极乐世界,还莲分九品呢!


大家都安住在圆教的见里,但是你家仓库有没有打扫干净啊?圆教的见是大方广的,但是你有没有华严呢?所以前面的这个五悔法实际上很重要的,我回过头来还是要强调,五悔都不容易。要找一个劝请的对境也不容易的。



图片



如果哪一个善知识要涅槃了,你怎么请他住世?


我第一次三皈就受五戒了,受了五戒就要吃素的,修了几年,后来听说拂尘长老九十三岁要走了,我心里特别舍不得,我在他面前受三皈依,又受五戒的,我心里一直默默地求,请他老人家长久住世。所以就到龙华寺大殿毗卢遮那佛面前,我说我愿意把自己的寿命拿出五年来供养这位老和尚,供养师父。后来我还是在老和尚手下受的戒,受完戒,他老人家就圆满走了。后来我遇到静慧长老,也是劝请长久住世,供养二十年寿命给老和尚。


一直读经、念佛、持戒,后来才遇到我师父,实际上就一面之缘,但是师父上早课的时候,特意走过来跟我讲话,还接着说,你到我方丈室里来一趟。所以首先你要遇得到善知识,这是前提。第二,你要有福德资粮请他住世。


有的人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他的福报不足以知道谁是善知识。像有一些修行人,他的名字都不愿意别人知道的,更不要说拍照了。你要想知道,还真得有点福报。所以劝转法轮、请佛住世,都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的。



图片


随喜也是的,随喜大乘的知见。回向也是的,普皆回向,不离法界回向。最后发愿,为什么我们每天上早课那么重要?一上来就是发愿,“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这多震憾啊!为什么我鼓励大家每天要做功课?大乘佛教的精华都在两堂功课里。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衹获法身。”从假上面来说,在真的上面不动的。这一句上来,首楞严三昧就现前了。会修的人就依文起观。“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首楞严三昧马上就观起来了,明境就起来了,然后对着这样的明境、这样的圣境来发殊胜的大愿,上为佛的事业,下为利益众生,刀山火海,不辞辛劳。


为什么多少年前我就讲愿力的生命?你看那些祖师,那些大德,生癌症生得那样子了,但是他还是那么强大,医生都说他的生命力太强了,这就是靠的愿力。这个色身已经是千疮百孔了,还在肩负着众生的恶业,愿力不舍。哪怕就剩最后一口气,依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还只是春蚕跟蜡烛,菩萨是无尽的。


实际上,我们回向要发这种大愿,地藏菩萨难道就发一次愿吗?《地藏经》中,佛陀说地藏菩萨累发重愿,一次又一次地强化这个愿力。正因为这个,才能超越声闻缘觉的果位,声闻缘觉是寂灭的,是很快乐的,但是在法乐里面,要舍去自己的法乐,甚至舍去自己的最基本健康,这是靠愿力的,再甚深的观,那只是观理体方面的。


所以知见最重要了,见才代表佛的正法眼藏。



图片


《法华经》里有些善知识示现出很多不圆满的,有种种过失。甚至有住山的,或者修声闻缘觉的,或者戒律清净的声闻还要骂他,但佛陀说,你不要这样,你以为你戒律很清净,你就可以骂他,不能的。因为这也是一种方便,要入众生界。怎么能入众生界?除了同愿同行,同业同利。


文殊菩萨十大愿王里就有,你做畜生,我也跟你做畜生;你做鬼,我也跟你做鬼;你下地狱,我也跟你下地狱。他应机施教,他就如众生的镜子一样。


所以当我们去看善知识的时候,实际上看到的是自己,我们是看不到善知识的真实面目的,善知识的相是不可测的。所以我们写这些传记的时候,都说“上人本跡,岂可测度?”上人的本来面目,我们哪里能够想像?我们只不过看到自己的投影而已,正是因为看到自己的投影,所以他才能教化我们。


在《法华经》里,这些法师示诸烦恼,示诸破戒…甚至还正式讲到破见,为什么破见?因为众生的见是破的,所以他就跟你在一起。但是他破见是为了把你带到正的上去。他来跟你同愿同行,不是来跟你吵架的。


感染力很重要的,菩萨都是为了度化众生,哪里能思议一位菩萨的境界?这种愿力多感人呐!为什么读《地藏经》要跪着读?会读到痛哭流涕?都是诸菩萨的大愿。


这个读诵品也是的,大乘的境、大乘的理、大乘的相、大乘的性、大乘的体、大乘的作、大乘的力、大乘的如是,这都是不容易的。






扩展学习资料









图片

归命释迦牟尼佛 宣说方广大乘典 为诸菩萨而开示 甚深最胜真实教 我今依于大教王 徧照如来成道法

若能依此胜义修 现世得成无上觉 归命缘起初序品 光中能显因果事 福德智慧至究竟 一乘实相胜义门

归命善巧方便品 甚深难测如来智 言语道断离心境 是故方便说三乘 归命火宅譬喻品 舍利先授菩提记

有情不觉三界苦 佛以三车诱令出 归命厌悔信解品 于自劣乘而愧耻 深生渴仰难遭遇 我等咸获无上宝

归命疗疾药草品 生盲丈夫开慧眼 而获智光如日轮 于无上乘得善巧 归命最初授记品 四大声闻同记莂

各随奉事诸世尊 当来咸证菩提果 归命化城巧喻品 佛殷勤说昔因缘 为权止息示化城 至大涅槃为究竟

归命五百弟子品 大声闻僧咸授决 则悟身中如来藏 无价宝珠今觉知 归命授学无学品 佛记阿难罗睺罗

则表法王无偏党 渐摄定性及不定 归命传经法师品 若有未来诸有情 持此法华一句偈 佛皆与彼而授记

归命多宝佛塔品 示现净土集诸佛 提婆达多授佛记 龙女得成无上觉 归命劝持经典品 姨母耶输蒙记莂

诸大菩萨及声闻 咸愿末法勤持此 归命修行安乐品 说经先住安乐行 现世获得殊胜报 于佛菩提不退转

归命从地涌出品 八恒菩萨愿持经 如来蜜意而不许 为显涌出菩萨故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领会佛说微妙念佛法门的良苦用心
· 【殊胜吉日】恭迎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何为出家
· 获得快乐,靠智慧!
· 恭迎佛陀出家纪念日〡祂在最美的春天做了这个决定
· 一丝一毫之善都当随喜
· 印光大师: 放下此世间过分好名之狂妄心了吗
· 微信公众平台
· 知道“息勤”的意思吗? | 【中英西韩语】
· 千难万难,这一世我们遇到了...
· 趋吉避凶,是一个生命的佛性所抉择出来的
· 圆瑛大师:怎样念佛,才能一心不乱?
· 入娑婆、度众生,“门槛”原来这么高
· 同参道友,真的很重要
· 有些时候婆婆妈妈的啰嗦,背后是一份深厚的情怀与担当
· 3.8国际妇女节丨留一片空白给母亲
· 当生命改变知见时 【中英意语】
· 女神节特辑|她们的故事,在时空中成为永恒
· 怎样把一定变成“不一定”
· 今天,给我们的女神们点个赞
· 楼宇烈:传统文化才是我们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