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这四个字对多少生命来说,是望尘莫及的渴望

2022-03-06 21:30:00 发布: 人气:4


LOVER

悲悯苦难众生之心

鞭策着我们去弘扬佛法



图片
图片


法如明镜,佛法就像给我们照镜子一样。既然是照镜子,就能生起有助于觉道、显发正觉的功用。


正觉显发了,无明就减少了。无明是生灭法、有漏法、染污法,正觉是不生不灭法、清净法、智慧法、清凉法、无漏法。就在这个无漏当中,慢慢地离于生死,趋于涅槃。




*

在这个地球上,这样的学问是很少的。虽然学生也听课,但也只是知识,听了还要考试,他是为了考试学的,并不是为了显发正觉。如果一个人有了正觉,带着这个正觉的资粮在听课,老师讲的内容他就容易听进去,成绩就好。没有正觉资粮的,无明的业障就比较重,虽然老师同样讲课,但是他想听也听不懂,要么打瞌睡,要么两眼睁着,不知道老师在讲啥。


唐朝有位僧人一行大师,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他的才华之后就考他:“你哪一方面比较特殊?”他说:“我记忆力比较好。”唐太宗拿一本册子给他,他拿过来一翻,翻完后一合,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多么厉害!唐太宗就对一行大师说,你能不能造一个更精准的历法?一行大师用时两年多就造出了《大衍历》,而且他跟皇帝说,《大衍历》五百年之后就会发生偏差,那时候会有人再去修正。


有些人确实是非常杰出的,这都是前世修行所积累的功德的呈现。

*










传说《大衍历》为唐代僧一行所作。唐开元九年(721),帝诏令一行制新历,此乃因李淳风所作之麟德历渐为人所忽用,且麟德历中之日蚀推测的误谬亦日益显著,故帝诏一行另撰新历。

【佛祖统纪卷四十】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图片



*

佛法的修行主要就是培养觉性的,戒、定、慧为什么叫三无漏学?因为都是趋于觉性的。所以《觐见智慧文殊圣尊祈祷文》里说,受戒、发誓乃至忏悔,都是增长觉性的。这个觉性实际上就是文殊菩萨的面目,也就是金色界的本体。


我们来五台山也是这样的。我们天天祈求着文殊菩萨,天地这么清净,这么神圣,我们该安心了吧,每个人都可以有正觉的,就安住在正觉的莲花里,不偏不倚在“正等觉”里。


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珍惜这个正觉,不回归正觉之位,总是想这个想那个,寻啊、思啊,为这个所牵,为那个所缠,一会儿皈依这个,一会儿皈依那个,就是不回来皈依这个正觉。这是因为你不相信这个正觉是不生灭法,是无漏法,是成无上佛道的法。


如果十信一满,入正定聚,那就好了,这时候就越来越上道了,越上道越顺,越法喜充满,这个时候你就不大会被轮回所动了。前面十信都不太稳固,自己都颠颠倒倒的,很危险的。信心不具足,方向感就不强,就没有办法坚定不移地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不能回头”。

*





FORIQINGLIANG


图片
图片
图片



*

所以我们每天在这里,对每个人来说都具足很多,里面既有小乘的鞭策,对轮回的过患,也有对出离的渴望,同时也有修行的功德,也会有对苦海众生的悲悯。


把我们的功德像网一样撒出去,回向布施给他们,把所有有缘的众生捞到大乘体性里去,回向到极乐世界,令他们究竟地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这四个字多伟大呀!这一句话,对多少生命来说,是望尘莫及的渴望。我们由此而生起的悲悯苦难众生之心,也鞭策着我们去弘扬佛法。

*





图片

《觐见智慧文殊圣尊祈祷文》


任谁于圣文殊赞供祈加被

或求大士亲觐面容与智慧

勤诵世尊寳典思维所说义

大善知识开示喻说诸情境

乃至律师受戒誓言盟于心

或者发起真实罪过忏悔意

喜于自善随喜他人善事业

根尘识境不惑初具观照力

生老病死愚痴梦中所发生

常乐我浄般若智心本常浄

不假文言推理逻辑诸思义

三乘八宗皆是佛祖悲智业

轮涅名相诸言亦是菩萨面

及以诸法实相皆现金色界


2018年9月传喜法师于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宣讲《佛说无量寿经》期间作此祈祷文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星云大师:行善要趁早,求法要及时
· 【中韩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巧把尘劳为佛事
· 大美山西彩塑巡礼(唐、宋、辽、金、元)之二
· 一个修行好的人,他的身体会怎样?
· 归隐山林,这并不是最难的
· 不要把宝贵的人身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 多一点春天的长养之气
· 【茶香慧日寺】:三宝在您生命里是什么位置
· 蕅益大师:佛称八苦为八师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菩提无缝塔,光明遍尘刹
· 坚持善良,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 小心,这不经意的一念,也是极重的恶业
· 这个问题也困扰过你吗?
· 【甘露法语】这样,就离佛近了
· 因为无常,所以宝贵
· 罗素给未来的寄语:智慧与道德
· 对我们这个人身要有殷重心
· 春光正好,莫放逸
· 【佛教知识】佛陀开示无常
· 修行当圣智开发时便呈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