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见,真的很重要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四)

2021-09-18 21:30:00 发布: 人气:2
图片



智者大师的这个讲记里边讲到关于人品的部分,我们再补充学习一段善知识的教言。


一.人品

“现代人修行不得力的根本原因在此;人品完善容易成就佛法;心态与气脉密切相关;学佛先学做人;学佛先改造自心。”


首要必须具备贤善的人品品质,才能做到手持清净戒律,才能建立起三乘佛法的一切道果功德。要想成就佛果,就必须要具有修解脱道、修菩萨道、修果乘道的种性,而这个种性,无非就是指我们自己心上的品质。


大家在这里一起劳作、奉献,通过大家一砖一瓦奉献所成就出来的寺院,实际上就看到了你的品格。这里面我们就发现,人和人相互之间的爱不是那么狭隘的爱,不是一定要有血缘上的爱,或者是情感上的爱,又或者是肉体上的爱,其实有一种爱是理解,有一种爱是同愿同行。


你在这个事业里努力地随顺着,努力奉献着的时候,你不要想师父有没有看见,执事有没有看见,每一个生命都不会被埋没的。每个人都有你自己的一方世界,你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寺院的所有功德都会呈现在你的心里。


所以心性上的品质,也指以下八点:“1.心善 2.心直 3. 心正 4.心温 5.心远 6.心稳 7.心大 8.心广”


图片
_



二、戒律清净

“以戒为师;破戒的过患;受戒贵在最初谨慎不犯;慎勿放逸;策励自己精勤守戒;三戒要圆融的受持,行为上的取舍。”所以戒律能保护我们。


_
图片



三、智慧无垢

“智慧是道的根本;修学的目标是获得无垢的智慧;真实教法叫做‘法界清净等流’;日日不离真实教授;引生智慧的三大法行;闻思修行是佛法的命根。”


图片
_



下面学习相关论典对六和敬的讲解,作为对六和敬进一步的补充。


《宝鬘论》中说:举止相和僧众。


1.“总而言之,自己的所做所为必须与僧众步调一致、协调统一。”


2.“言行举止遵循僧众与道友是十分重要的。”


3.“《别解脱经》中云:相合僧众心安乐,相合之中苦行乐。这其中已经明确地宣说了见解行为应当与僧众一致。”


4.“如果某些人与僧众集体的行为背道而驰,就会出现过于优秀或过于下劣,迥然不同的行为。结果一个看一个并效仿而行,最后与僧众行为不同、另辟蹊径的人越来越多。这么一来,僧众中势必会出现行为各不相同的两派。”


过于下劣,自利也利不了,而且会抹黑佛教,那过于优秀又会产生什么结果?大家看这个就会知道,佛法就这样越来越衰落了。所以像我师父悟公上人,他再优秀还是和合的,跟僧众一样。


5.“由于他们心里有隔阂,不可避免的口舌之争,甚至打架斗殴的现象必定会时有发生,这过患是相当严重的。无论自己认为僧众集体的行为好还是不好,与之保持协调一致极其重要。”


前面有一句话叫“和合僧众心安,和合之中苦行乐。”你看我们大家这么和合,到半夜了还在听经闻法,表面看似很苦,实际上这是一种快乐,相比于寺院的庄严,我们这是真庄严。


图片



《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


“若不了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那将会产生「五种过失」:1、自心怯弱。2、轻慢下劣众生。3、执着虚妄。4、诽谤真实法。5、增上我执。


若众生知道自他平等具有胜义法性如来的本性,断除过失后产生殊胜的「五种功德」:1、生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勇悍心。2、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3、生起客尘法本无的般若。4、生起自性的智慧。5、生起了知自他平等的无缘大慈。


这个属于见地,属于智慧层面的。我们说见地很重要,见合同修。这个重要吧?建庙只是帮助我们修行的一个殊胜的助道因缘,它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我们上面念的这一段“究竟一乘”的智慧。


所以我们不要忙得忘掉了你的初发心。请问建的这个庙是常住之法还是坏灭之法?是坏灭之法。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是有漏法。但是我们住在这里几年,天天求文殊菩萨加被,如果产生了智慧,请问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我们建造寺院供养三宝,这行为的本身是有漏法还是无漏法?这是无漏法。


所以纵使寺庙再坚固,我们都不能执着于是谁在使用,这是必须要想明白的,你就会越奉献,福德资粮越大,哪天给你一个宝的时候,你就能承接住,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否则,这个执着会很苦的,你就投到火坑里去了。


所以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知见,《究竟一乘宝性论》里面“究竟一乘”的智慧,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求的目标。只有为了这个目标,我们的“和”才是真诚的,才是真正的“敬”。



六和是一种敬意,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恭敬的“和”,而不是假装的。我们每个人修行要如是地谦卑,也珍爱着这个“和”。


佛陀最后讲到“诸位比丘,一切诸行法,是坏灭之法,应当要精进,切勿放逸。”请问佛陀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过这么晚了跟弟子之间还在讲法?有的。而且是经常性的。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中国禅宗传承源流—忆念历代祖师(一)
· 【英语视频】让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妈妈们,得到解脱
· 【瑞典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视频】龙华三会愿相逢
· 甘露醍醐 | 这是净障培福的方便法门
· 众慕德馨,一代宗师圆瑛大师纪念日〡他出世又入世,半生注《楞严》
· 这是佛陀曾经教授罗睺罗尊者的法门,能让身心快速安定下来
· 【道宣律师与天人的对话】古籍中记载的隶书与篆书之来源
· 如何才能见文殊菩萨入文殊菩萨净土?
· 成佛的资粮,都是平常在因地里的点滴积累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三)
· 这种情感,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
· 【茶香慧日寺】:坚定信心实践修持佛陀教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 蕅益大师:佛为何事说经,我为何事学经
· 【文化释说英文有声书】第二篇 探本溯源 佛道遐昌(六)
· 甘露醍醐 | 在这里,小小的一份付出都会结出圆满的果报
· 梦参老和尚: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 修行,有很多“坎”要过,你在哪一关?
· 【咒语观修】《开咽喉真言》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
· 【音频版】五台山之旅 | 镇海寺
· 修行人不要忽略了作为一个人该有的优良品格 | 诸比丘七不退法之第六组(二)
· 请这灵动的莲花代表我们的心,奉献给把佛法住持在人间的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