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南无弘宗演教诸大善知识
顶礼悟公上人
顶礼寒山大士
序言
寒山大士的诗对中国的文学影响很深远,他的个人形象在我们佛教界乃至民间都非常受欢迎。
我第一次看到寒山、拾得、丰干禅师三大士的这个诗应该是在一九九三年的时候,看了之后如获至宝!甚至走到哪里都喜欢随身带着,特别是到山间或溪水边的时候,我会把大士的诗拿出来翻看一两首。
所以这次我来跟大众分享寒山大士的诗,也是我个人满心欢喜,身有感受的事情。
丰干禅师
我们想起寒山大士自然会想到拾得大士。讲起寒山、拾得,自然也会想到丰干禅师。这三位曾在天台山国清寺,到现在还有个“三贤堂”,专门供奉这三位的。“丰干禅师”为寒山、拾得的师长,他们拜他为师的。
丰干禅师处在中国的唐贞观年间。他来自哪里,父母叫什么,都很少有介绍,只是说他居住在天台国清寺。平时也是舂米供养僧众,自己破衣烂衫。头发也不像我们剃得这么光,虽然是出家人,但剪了一个齐眉的发。过去唐朝人,男的也是扎辫子,那个头挽发成髻。但是他也不像世间人,也不像出家人那样。
除了舂米供僧之外,有空的时候就唱唱歌,讽诵诗词,自己做诗自己唱。但是他很奇特,他住在国清寺的藏经楼后面的小院子,这个小院直通山的,以前这个国清寺山后面像原始森林一样。
他一个人住到那边,居然有老虎来为他来做饭。不单给他做饭,他还常常地骑在这个虎背上出入国清寺。这样子的缘故,其它的那些僧众都很少来接触丰干禅师。
有一些师父来请问丰干禅师佛法的时候,他老人家说:“随时。” “随时”二字而已。这个“随时”,随着时间……
拾得大士
拾得呢?
丰干禅师有一次从国清寺这边出来,路过赤城山的时候,在路边听到一个小孩子在哭,他就找到了这个啼哭的孩子,问他爸爸妈妈呢,他不知道。问别人,别人也都不知道。这小孩子是个弧儿没人要,于是丰干禅师就把他带回来了。名字没有,因为是拾来的,所以叫“拾得”。捡回了寺庙之后跟库房里面的执事说:“我捡了个小孩来,做小和尚吧?你看安排他能做什么事。”
后来,这小孩子也渐渐有一点能力了,这个库使,相当于副寺一样的,就安排他做斋堂里面的香灯。
做香灯没多久,有一天,忽然别人发现他跳到佛台上,对着佛坐到那边,跟佛在讲话,不单跟佛讲话,有时吃饭的时候捧着饭碗对着佛吃。不仅如此,甚至在大殿里面,那些塑的罗汉像,他倒好!他跑到罗汉面前去呵斥那些罗汉:“小果之人”。 呵斥他们为小果。结果这个副寺知道之后,禀告给那些老修行,说这个小家伙,不行、不行,这还了得!不能让他做香灯!干嘛呢?斋堂里洗洗碗算了!”
洗碗!香灯也算个执事嘛!香灯这个执事去到斋堂里洗碗。烧饭的时候往锅堂里添添火,烧火。烧烧火洗洗碗。洗碗的时候就把别人的剩饭剩菜,用水澄下来,澄下来之后,他就把水底下的这些烂菜叶子、剩饭、都装在一个很粗的竹筒里。过个两天、三天,就有一位叫寒山的来,把这竹筒背走了。
寒山大士
那寒山又何许人呢?
也是名字叫什么也不知道,因为他住在当时是唐兴县,现在是天台。靠西边的一个山里面,那个岩洞也不叫岩洞,好像就是个石头遮着,能够遮一点风避一点雨而已,他就住在那里。那个地方其实离国清寺很远的。我们现在估计,他走至少要走一天的路程。他也不问别人乞讨,他就是过一段时间就到国清寺把这些残羹剩菜背到那个竹筒里面。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寒山拾得的画像都有这样的,寒山子背着一个竹筒,竹筒里面还伸出两根棍,那两根棍有点像现在捡垃圾的那个棍一样。身上的衣服是破破烂烂的,头发也是凌凌乱乱。那个头上的呢?他走来走去怕太阳或下雨,弄个桦树的皮遮着头上当帽子。所以很多画像里面都是这样形象,人是看上去憔悴枯槁瘦瘦弱弱的——寒山。
寒山这块岩洞也是不成体系的一个洞!现在还有师父在那里住。然后有这个寒岩。因为他常住在那边,所以大家也都习惯称他为寒山。
他年纪跟拾得大士不相上下,两个人互为朋友。所以常常来国清寺取饭的时候,有时也帮拾得大士一起烧火。这俩个人因为这样子的缘故。
你看非僧非俗但是出语不凡,讲出的话就是不可测度带有道气。
禅语妙珠
丰干禅师这位长者在庙里面奇奇怪怪。那寒山、拾得呢?给人的感觉就是疯疯癫癫。所以别人都喊他疯子、狂人。但是寒山、拾得唯独就跟我们的丰干禅师互有交往,还常常与他交往。在国清寺就这三人经常在一起聊天,聊起天来的时候,别人也听不懂的。
就像拾得大士有时候问丰干禅师说:“这个古镜未磨怎么烛照?”怎么烛照?烛是烛光的烛,怎样发出光来照东西呢?他们问他都是这些道上的。
后来,丰干禅师有一天想去朝五台山,然后就跟寒山拾得说:“我要去朝五台,如果你们跟我去呢,则是我同流。如果不跟我去,就不是我同流。你们跟不跟我去啊?”寒山拾得一听:“不跟你去。”那丰干禅师说:“嗯!不是我同流。”寒山大士就问:“你去五台山干嘛?”说:“我去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然后寒山大士一听,哈哈一笑,说:“诶!那你不是我同流!你不是我同流!”
这个讲话,一对一答里面深含道义。我们听听好像平平凡凡不知讲什么,他说“你不是我同流,你不是我同流”,这里面各有其意。
后来丰干禅师离开了天台去到五台山,到了之后有一位长者出现在他面前。这时丰干禅师上前礼拜,恭恭敬敬地问:“您是文殊否?”那长者跟他说:“难道还有两个文殊吗?”说完不见了。所以丰干禅师,从五台山折回时,从此之后也没有再回国清寺,也是云游天下。
初遇圣者
当时朝庭派一个叫闾丘胤的官员,让他来管天台这一方,相当于现在一个像知府地区官。那天在路上走的时候,一行人陪着他来上任,越走越痛,吃药也没用,然后这时发现有一个老和尚,就派人去请老和尚过来能不能救一救,救救急。
这个老和尚就是我们的丰干禅师。
他说:“这位老僧啊,我现在头痛得不得了,你能不能有办法帮我医治医治?”丰干禅师说:“身乃四大之躯,所谓病痛乃是妄想所成。来、来、来,找水、找碗。”马上下面的人就去找来。丰干禅师把这水拿在手上念念咒语往嘴里一喝,就“呼——”喷到这个闾丘胤的头上。奇怪呢?看看好像老和尚也不太讲卫生,碗里喝的水用嘴吐过来,喷到他脸上、头上。那奇怪的水一喷居然头马上不痛了。
他非常感谢,给他顶礼之后跟他讲:“我是朝庭所派,去某某做官的。请这位圣者,我到那个地方做官,您有什么赐教?能够再给我一些嘱咐吗?”
“到天台去做官,天台离海不远,到那边的话,海边上这些气候,身体还是有可能会受干扰。但是如果你找到圣贤之人做依止的话,那就不在话下了。”
那这个老闾一听:“请问天台这个地方谁是圣贤呢?”
丰干禅师告诉他:“国清寺当中有圣贤,就怕你看到了也不认识,就怕你识得之后也看不到!就怕你‘见而不识,识而不见’!不可以相取人哦!在那个国清寺里烧火、洗碗、破破烂烂的乃文殊、普贤所化现也,就找他们去吧!”
身份暴露
这下他听到了之后高兴坏了,来天台上任之后,第三天马上派人打听,这有没有个国清寺?寺里面有没有一个叫寒山、拾得的?有没有以前住过叫丰干禅师的?结果打听过来,是有!有一个丰干老和尚,也有那两位寒山、拾得。
于是上任第三天就带着人到国清寺来。国清寺里面的执事僧一听,啊?我们这个知府大人来了,都个个来迎接啊!然后这个闾大人就问他们:“以前听说你们这有丰干禅师?”说:“有、有、有!”他说:“住在何处呢?”“以前在藏经楼后,久无人居住,他走了之后没人住的,已经荒废了。只不过他那只老虎常常到这边来还转几天、吼两嗓子……。”
他们带着闾大人去看。果然在繁草丛生当中还有一些这个老虎的脚印。然后又问:“不知你们庙里还有寒山、拾得住于何处?”他说:“大人你问他们干嘛?疯疯癫癫,放荡不羁的,破破烂烂那个样子,你问他干嘛?”他说:“我要见一见。”
然后别人就引他到厨房里,正好这个寒山、拾得就在厨房里烧火。那火映着他俩脏脏的脸,俩人看着火在笑。
“那两个烧火的就是寒山、拾得”。
因为这位闾大人得丰干指点,知道这俩位是垂迹人间大士,所以上前便拜,磕头。寒山、拾得连忙站起来呵斥:“你干嘛?你干嘛……?”
边上的那些执事僧人:“大人!您拜他们俩个干嘛?”都是觉得很奇怪。
这个寒山、拾得一边呵斥他一边阻止他。另外,俩个人手拉着手就从后门就跑出去了。又笑又哭,哭一哭笑一笑,就这样渐渐远去了。
这位闾大人挺遗憾,就见了一面,就拜了几拜,什么也没问着。
寒山、拾得手拉手走的时候说:“丰干饶舌。” “饶舌”就是多嘴,丰干禅师你多嘴啊!然后对那个闾大人说:“丰干乃弥陀所化现,你们不拜,拜我们干嘛?”
这下好了!丰干禅师把寒山、拾得给交待出来了,说他们是文殊、普贤化现。现在,丰干禅师的身份在这里也暴露出来了。
丰干禅师后来跟别人说,“我来天台三千返。”那你知道,那还了得!我们浙江你看,阿弥陀佛来这已经三千次了,哎!这个对就都对出来了。
化现施教
寒山、拾得走了之后,这个闾大人交待寺庙,他说:“如果他们俩个回来你们要厚待哦,厚待!”
他们俩睡觉睡到哪里知道吗?睡在走廊里面,睡在凉亭里面。他俩给人感觉疯疯癫癫,有时候走廊里面“踢哒、踢哒”。 那位寒山大士鞋也没有的,自己做了一个木头鞋,走起路来“踢踢哒、踢踢哒……”。有时候无人自言自语、有时候唱唱道歌、走廊里面有时候还瞎鼓掌……。这位拾得呢,也是或烧烧火、或洗碗、或是放放牛。
有一天,僧众在布萨说戒的时候拾得拉着牛,拉到说戒布萨的堂口,依着门里面对别人傻笑。他们正在说戒,他在那傻笑,然后自言自语说:“着相之徒啊!”
这里面的人听到了后,着相之徒?我们说戒……你这个有罪过的。
然后拾得看看对他发脾气的执事僧说:“心无嗔为戒;心离嗔为戒。”
说完以后掉头,还拿棍子来打牛,打牛倒算了吧,还喊那头牛为出家人的名字,喊他一声法号,那牛“哞——”应一声。说:“前世为生不好好修,现在堕落为牛!”
隐遁
所以说,这个国清寺堂堂一个大庙,却很少人识得这两位大士奇特形状。这两位大士离开国清寺后,也没有再回来。后来这位闾大人,虽吩咐国清寺的执事们等两位大士回来要厚待,但那两位大士再也不回国清寺了。
之后,这位闾大人再打听寒山住哪,知道了寒山大士住在寒岩。离这个塘兴县城以西七十多里路,马上派人把这些上好的礼品、新衣服、好的供品,赶快送过去。
他们在快接近寒岩时被寒山大士看到了,就对着这些送礼物来的官吏们喊:“贼、贼、贼……”一边喊一边自己往山上爬,来到一块大石头面前。这些人一看到寒山大士,想到闾大人有讲:“看到他好好地恭敬!最好能把他请过来。”所以他们更加快速地靠近过去,结果怎么样?寒山大士身体很快走到一块大石头里去了,身体融在里面,回过头来对他们说:“你们好好的,个个努力哦!”
然后回过头去,走进那个石头,这个石头自然又合起来了。
结果就回去跟闾大人讲,闾大人一听,“真不是凡人呐!”然后再找拾得大士,拾得大士也是再也找不到了。从此,寒山、拾得这两位大士浪迹人间,常常在人间游化。
这位闾大人非常地惋惜,应了那个丰干禅师说的“见而不识,识而不见”,看到的时候不认识,等认识了之后就再也看不到了。然后就问国清寺的这些师父们:“他们可有什么遗物在人间呢?”
他们除了身上穿的,没啥,不过除了他们口中唱诵的那些诗句之外。寒山大士在石壁间、在别人墙上、在树上……刻的这诗句被闾大人派人收集,总共收集了三百余首。拾得大士呢?在一个土地庙里面写了几首诗,加在一起也没有多少首。包括丰干禅师他做的一些诗,总共将三大士的诗收集成册,这时候大家才重视,才发现他们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
这些都是闾丘胤这位当官的亲自写的传记。丰干、寒山、拾得《诗集》的序言就是他亲自写的,他自己所见所闻。丰干禅师亲口告诉他们,寒山、拾得这两位大士,乃“文殊、普贤”垂范人间!从寒山、拾得的口中知道,丰干禅师乃弥陀所化!
从此之后,这三位大士的诗在我们人间、佛界和僧、俗两界广泛流传开来。甚至寒山大士的诗对我们唐朝的诗有极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影响了一代一代的文学爱好者。
所以,我们从今天起,有空的话就开始在这边,每天跟大家讲一首寒山大师的诗。按着这个讲,我们去学习、感受他老人家的清凉之气。
今天先讲一个序,简单地介绍丰干禅师、寒山、拾得这三位大士在我们人世间的这一点点的事迹。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