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三):在食中转凡成圣

2025-04-29 00:02:00 发布: 人气:4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圣人之食 究竟清明



(一)“食”的内涵


《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这是世间人对“食”的普遍认知。但食物的内涵仅限于此吗?道家已有“以气代食”,认为物质饮食“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倡导减少对物质饮食的依赖,辟谷食气,寻求从有形物质向无形能量的转化。


在佛教经典中,对“食”的定义就更为详尽。如《杂阿含经》里将食物分为九种,其中四种是人间食,五种是圣人食。


图片


“云何为四?谓一粗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


我们现在吃的碳水化合物只是第一种“粗抟食”,也叫“段食”;


第二种是“细触食”,也叫“思忆食”,即感官与外境的接触,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而长养身心者,如黑白、软硬、冷暖、好坏等感觉,此为有漏之根、境、识和合所生。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感饥;人之衣服、洗浴等;


第三种是“意思食”,即思想或意志。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长相续诸根者。如鱼、龟等生在陆地,以细沙覆之,复还入水,若彼诸卵思母不忘便不腐坏,若不思母即会腐坏;又如人之望梅止渴等;


第四种是“识食”,地狱之众生及无色界之有情等,以识资持命根者。依前三食之势力,产生思想、语言、行为三业,以业而得果报,形成死后转世轮回的力量,维持身命的连续流转。


世人认为天经地义的食物,在佛陀的智慧看来,只不过是轮回的诱饵、生命的陷阱。如果不能从低级的食升华到高级的食,生死轮回就无法终止。所以佛陀先是肯定四食的合理性,同时也明确告诉我们,四食就是编织轮回之根,要从轮回中解脱,就必须破除对四食的执着,转向圣人之食。


图片



(二)五种圣人之食


“一者禅食,二者愿食,三者念食,四者八解脱食,五者喜食。”


禅食即禅悦食。修行之人由禅定之乐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是为禅悦食。寺院过斋时,都要念诵“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禅定中产生的清净喜悦,能替代对物质和感官的依赖,成为修行者的精神资粮。


愿食,即修行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之食。


念食,即修行之人常持正念,忆持善法,信受奉行,心不颠倒妄想,不分别计较,不攀缘执着,得以超越烦恼,而长养一切善根之食。修行者可借助正念、正愿的“念食”滋养生命。


八解脱食,即修行之人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即得长养一切菩提善根之食。涅槃(解脱)如甘露,能滋养法身慧命,是究竟之食。


法喜食,即修行之人爱乐大法,资长道种,心生欢喜之食。法喜食特指通过听闻、思维佛法而产生的喜悦,《瑜伽师地论》中将法喜食解释为“于正法生净信解,由此因缘,得欢喜乐。”这种喜悦能滋养修行者的慧命。


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因为智慧是有能量的。我们之所以成为人,不仅仅依赖物质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有人文食粮的滋养。就像狼人,他是人类父母所生,但从小在狼群里长大。他的基因都是人类的,但在狼的文化群体里,就长成了“狼格”而没有“人格”。所以决定一个“人”的是人文文化的滋养,而不是物质营养。


图片


《增一阿含经》中,世尊也曾告诉阿那律尊者,“一切诸法,由食而住。在眼以眠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身以细滑为食,意以法为食,涅槃以无放逸为食。


凡圣都是依食而住,但凡圣所依之食是不一样的。凡夫的食编织了凡夫的轮回之路,我们要想转凡成圣,就要改变概念,改变凡人的饮食习惯,同时要认知圣人之食,养成圣人之食的习惯。轮回的属性就是热恼,只有转凡成圣,脱离轮回,彼岸成就,才能实现究竟的“清明”。无论这一条路多艰难,都要千年、万年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类文明之光。




五、结语



清明,既是一场关于忠孝道德的宏大叙事,也是杯箸舌间细腻平凡的一饮一啄。怎么实现清明?实际上,就是要在食食当中保持清明。每个人都不能离开吃,但吃又是生命最大的漏,所以要得食之用、避食之患。当我们克制着生命幽暗的贪欲本能,向往着高级的圣人之食,在食食之中提起正念时,也就生起了无漏的功德,就会渐渐从凡夫之食转向圣人之食,而这也是一个生命转凡成圣的必经之路。


在大乘佛法里,不仅食物摆脱了过患可以成为供养,我们的修行也可以成为一种食物。一个人修习解脱道,就会产生禅悦食;然后转小向大,就形成了愿食、念食;以此普度众生,令众生也解脱,这就是八解脱食;最后自他圆满,就能成为法喜充满的喜食。当我们把修行的功德作为食物回向给老祖先时,他们就能脱离痛苦,解脱轮回,这才是我们对祖先最大的孝。


中华文明是有内涵的,这个内涵我们要学习、要明白、要信服、要实践,要变成自己的人格。所以中国人说,“道成人格”。当大道成为我们的人格时,它就能运载我们转凡成圣。当我们思惟大道,思想有功德、身体是法器时,就能以自己的清明,给予祖先生命的清明,这才能告慰祖先、告慰先烈。


当这种文化成为家国文化的时候,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度的灿烂文明;当这种文化没落的时候,我们不但不能超越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在祭祀的时候给予祖先什么。那好在佛教还处处保持着这种文化。我们说“自皈依佛,体解大道,发无上心”,佛,既是人,同时也是完美的道,是无上正等正觉;法,能够有彼岸,给人类终极的关怀;僧,就是住持圣贤文化的人。当我们站在了三宝的平台上,拥有了佛的智慧,就能跳出生老病死的圈子,实现生命的“升维”,我们才真正具有了“香火”的资格。


当这种文明再一次被认知、被尊重,当我们找回文化自信,我们就生于斯、长于斯、快乐于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所绽放的,而这样一个大道文明不中断的民族,也为地球文明、为整个人类提供了范式。正如我们国家所提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古语说“富不过三代”,但为什么有的家族却一代一代都有福报?
· 中华饮食的文明基因(一):跨越千年的“心灵禁火”
· 今天,世界地球日|山川河流皆有灵,草木鱼虫皆共生
· 谷雨时节喝茶去,莫负人间四月天
· 今日谷雨|讲讲几千年前,那场不一样的雨
· 谷雨 | 那一场粟雨,是天地落下的慈悲
· 雨水 || 春风化雨,甘露遍洒
· 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大哲学
· 今天,恭迎帝释天尊诞辰〡他常巡人间,辅翼有德,奖善罚恶
· 首个人类非遗“春节”,来认识老祖先的“年文化”
· 接财神,从爱财有道开始
· 平和温暖却震撼心灵的《劝过年吃素文》
· 2024冬至法会特辑 | 香火,是很高级的生命要求
· 2024冬至法会特辑 | 厉害了,我的老祖宗!
· 饮水思源,德厚流光|冬至里最温暖的忆念
· 冬至大如年 | 此刻,是我们离祖先最近的时候
· 冬至 | 这一天,把祖先与佛菩萨稳固地链接在一起
· 冬至将至 | 他们,都在等待你的忆念
· 今日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莫负初夏好时光
· 冬至大如年,今天记得要做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