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把子孙称为“香火”。什么是香火?一个人生下来,起了名字,登上户籍,就是香火了吗?
要成为家族的香火,这是不容易的。
“香火”,是一种很高级的生命要求。
“香”,代表戒、定。
戒,首先是戒恶,就是止损。生命是无漏的,才会有精气神。定,儒释道都提倡静坐。儒家说“坐”要达到一个“忘”,忘我、忘境,这只有在定中才能够超越。
能止损、能禅定,生命才有了香味,才可以熏染弥漫在这个世界。
那“火”呢?
不管是四千多年前的陶寺文化,还是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都有一种陶制的器具,叫“豆”。
良渚文化·陶豆
陶寺文化·陶豆
“豆”是一种灯具。有了灯具才能蓄油,才能放灯捻,才能够放光放热。
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biān),瓦豆谓之登。”木豆、竹豆用于盛食品,瓦豆则是盛油脂用来照明。
同样,把自己的生命塑造成有形的,能放出智慧的火焰来,这才叫“火”。道德是可以凝聚成形的,但我们的生命往往就是稀稀松松的,什么形也没有。
所以作为“香火”,“火”的标准比“香”还要高。
“香”只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戒恶,不自害。而“火”就是通过修定提升自己,把自己“3D打印”成一个灯具。你能成为一个灯具,你的生命是放光的,这才完成了生命作为“香火”的塑造。
“香火”不是动物属性,它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标准。只有人才会把自己变成“香火”,动物是不会的。
虽然动物有时也会凭着本能救同伴、救异类,但凭借道德,超越时空、跨越六道地拯救,这是人才可以完成的。
但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制造工具上,忘失了人类文明的根源,这给人类自身和地球都带来危机。
“香火”是一种修炼,是一种理性的、高度自觉的自我生命的重塑,这种重塑对我们生命具有升华意义,超越动物的本能,从生物学的人变成一个文明的人。
所以要想拯救祖先,首先得拯救自己,把自己变成“香火”。祖先跟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我们修行、回向功德,这是对祖先最直接的救度。
这样的人善业共聚,有共同的美好的愿望,来回向这个世界,这在人间是非常美妙壮观的。
而今,只有中华民族才传承了这个文明,把冬至的“一阳出生”和超度祖先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感恩我们的祖先,感恩佛法,佛教还有这个方法。
——三参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