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智慧性遍在一切众生身心
佛性,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叫“智慧性”。六祖大师说:“下下人有上上智。”这就是智慧性,这个智慧性遍在众生身心。
谁不是一条龙呢?虽然我们是一条虫,但还是有龙的特点的,只是龙没有苏醒而已。所以,佛教住世的意义就在于启迪众生的佛性。
如果每个生命都把智慧火点起来了,智慧光自然会照天照地,照过去、现在、未来,与诸佛同一体性,与诸佛同一坐处。
这也是佛菩萨对众生不离不弃的原因。在佛菩萨眼里,虽然众生是愚痴的,是没有开智慧的,没有觉悟的,但这正是佛菩萨要做的事。甚至还要说,成佛不离众生,菩提果属于众生,如果没有救度众生的事业,佛菩萨不可能圆满菩提。
所以,成佛与度众生是形影不离的。你要想成佛,就得度众生。
戒恶修善,于大道相契合
我们生而为人,受地球吸引力的束缚,但它只对这个色身起作用,对我们的心、精神世界是不起作用的。如果我们的佛性觉醒了,勤修戒定慧,那戒定慧的功德是不受地球吸引力影响的。我们去极乐世界也不需要物理的推动力,因为佛性本身就不是低级的物理属性。
为什么我们要受菩萨戒?菩萨戒也叫“菩提心戒”,这个菩提心的宝能承载我们,能导引我们去极乐世界。八大菩萨能够来接引我们,接引的就是我们内在的这个生命,这是最宝贵的。
现在有知识分子也研究到人有一个“不死的东西”。但这个“不死的东西”的去处在哪里?这个去处有天堂,也有地狱。如果在地狱里,这个“不死”就是无尽的煎熬。
这个“不死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主体,这个才是真正的“我”,我们要为这个不死的“我”负责任。一旦死了之后,贪瞋痴越重,堕落得就越深。所以,我们要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
这一期色身结束之后,吸引力法则就对你失效了吗?还要看的。老佛爷讲,如果你的善业成就了,即使全世界都说你是个坏人,你也不会堕落的,照样升天堂;一个堕落的人,别人都说你不会堕落的,你照样会堕落。
宇宙有它自身的规律,就是大道的规律,它不随我们的主观意识而转变。《道德经》描述它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间有一种规律,在大道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情面可讲,它不会偏重于谁。
对于明白的人,精勤地修正自己,戒恶修善。当修为跟天道规律相契合的时候,“天道酬勤”,天道会成为我们的生产力。
还有一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我拯救,天地也拿你没办法。
人要能自利,而不是自害。怎么不自害呢?戒除贪瞋痴,这叫不自害的模式。怎么自利呢?勤修戒定慧,这叫自利的模式。如果你的生命没有进入自利的模式,天地也拿你没办法,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无论外在的大环境如何,你要为自己修不共的别业,积累不共的功德。当火来的时候,汽油是会燃烧的,水是不会燃烧的。如果外部环境是火的话,你若有功德水,是不会燃烧的。
活出有效的人生
佛法在任何时代都适用,只要我们遵循于佛法,生命就会不一样。这是我们作为人在天地间最奢侈的礼物,就是老佛爷给我们留下方法了,祖先把这个方法留给我们这些子孙了。
我们想明白了,人生就变得有效了。活一天是一天有效的人生,活一年是一年有效的人生,自己对自己有好处的。否则的话,无效人生,自己对自己都有坏处的。
在这一点上,东西方文明是有共识的,西方的文明也是承认有天堂、地狱的,共同的价值观就是让每个个体生命都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如果每个人都戒除贪瞋痴,勤修戒定慧,那不仅是自利的,自然而然也能利他。
一个自利的生命是正向成长的,他的语默动静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都是正面的;一个自害的人,不仅损耗着世间的资源,连生命的输出也是负面的。
有一个比喻,蛇喝水成毒,牛喝水成乳。同样的世界,同样的生命,重要的是你觉醒了吗?你决定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要活出怎样的结果来?你为自己以后的命运负责吗?这个就很重要。
牛饮水成乳 蛇饮水成毒
智学成菩提 愚学为生死
如是不了知 斯由少学过
是故我国人 多闻无厌怠
--《大方广佛华严经 ·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