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一句话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个人如果没有彼岸世界,没有更高的生命境界,就贪着于这世间,就会认为自私自利是必须的,“人为财死”是理所应当的。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很多人直觉理解为:自私自利是正当需求,如果不自私自利,就会为天地所不容。但有了佛法,我们才会对这句话有更高级、更正确的认知,就是人都想拯救自己,都想往高处走。这世间有圣贤之道,如果一个人放弃了用圣贤之道来塑造自己,那天地也拯救不了他。
人应当为自己着想。一个人为自己着想了,就知道佛菩萨处处为你着想,你就知道配合了。持戒、修定,戒恶、修善,都是为了改造自己的命运。如果舍弃了这种文明的途径,那天地也救不了你。
所以“人不为己”,是以何为己?是以文明为己,不是以野蛮为己。如果没有文明来解读这些话,我们就错误地领会了;没有用更高的文明来解读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错用、虚耗此生。
驱马度荒城
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
所以寒山大士有一首诗:“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大多数人的百年人生就如凄凉的荒城,多少人都是荒废了此生啊!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有的人死后还有人纪念,更多的人,如果没人记得他,这个世间他就像没来过一样。
所以最后叫“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古往今来,更多的还是凡夫,在宇宙恒常的花名册里没有留下名字,在无常的世界被筛选,在无常里变灭。
而当一期生命结束以后,在业力的大海里头出头没,上有铁鸟啄我们的眼睛,下有恶兽撕裂我们的身体,这时候,谁记得你呢?你还记得谁呢?乃至在地狱里,父子至亲纵使相逢,也不能相互替代各自的业报。
好在我们现在在人间,大家还能够客气,一起出坡、一起学佛。我们还享受着佛的力量、佛的慈悲。
这世间,越是高级的越能共享,不需要争夺。成圣成贤不需要竞争的,做圣贤是开放的。只要你自觉,谁能障碍到你呢?谁能伤害到你的内心世界呢?
这样,我们才会理解师公为什么有那么广的心量,对伤害他的人施与悲悯,在种种逆境下,还要为这个世间高声地念起“阿弥陀佛”,希望听到的人都解脱;围着井念《大悲咒》,祈祷所有喝到井水的人以后都信佛。这是多强大的精神力量啊!人类文明真正的核心价值就来源于此。
往圣前贤一代又一代地把文明延续在人间,让人间还有这番模样。人间有文明,人间就有幸福;如果没有文明,那人间将是一场浩劫。
所以我们通过学佛,恢复人性,净化人心。一个人有文明,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会自我审视,从肉体到精神都自我净化,然后奉献给世间,爱自己、爱社会、爱国家、爱人民、爱世界,这样几十年,不是一个幸福的人生吗?
这么广泛的爱从哪里来?要从高的智慧,从佛的福德里才能获得。生命如果在低级的能量里,就会仇恨、贪婪,自害害他;高智慧的、有宗教情操的生命,就会自利利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