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豆”,甲骨文
五台山有个豆村镇,这个“豆”是什么意思呢?它是古代的一种器皿,主要的功用就是灯具。《尔雅·释器》中记载,“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biān),瓦豆谓之登。”(镫,本作“登”,瓦豆。同“灯”。古代陶制的食器,形似高足盘,或有盖。)
在中国各大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的现场,常常会看到这种陶制的器具,它就叫“豆”。而且很有意思,从万年前到现在,乃至世界各地的“豆”,形状都差不多。
“豆”,这盏灯是谁点燃的呢?就是三皇五帝中的第一皇——“燧人氏”,他为人们找到了火种,所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第二皇——“羲皇”,称为我们中国人的“人皇”,人们从他这里学会了穿衣服,开始取大自然里的树皮为衣服。
衣服不仅可以遮丑,它也有功用的。为什么家里老人去世了,我们要披麻戴孝?因为麻是非常清凉的,它是大自然中跟我们人很亲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的身体接触麻布的时候,经由这个触受就可以“人天合一”。
所以,章服里面蕴含着宇宙文明信息,遮丑只是衣服最低的功能性,它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载道”。就像“豆”这个灯具不仅有照明的功用,它还是一个载道的法器。
五台山这座智慧的神山有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常现智慧灯。经典里说,“或现云,或现光”,这是文殊菩萨所化现的。这个灯具的源泉是什么?它不是一般的物理现象的火,它代表文明之火,所以科学解释不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文殊菩萨的般若智慧在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因为文化,人是因为智慧道德才变成人的,这是文明的现象,不是生物学现象,我们不要忘了这个。
佛法是什么?佛法不仅是“豆”这个有型的法器,还是“豆”这个灯盏所承载的内涵——“以慈悲为灯油,以智慧为光明”。
我们能看到的所有文明古迹都充满了佛菩萨的痕迹,充满了先贤们的智慧,有人称之为“地外文明”。实际上,地外文明来到地球了,就是地球文明,但这个地球文明受着一种更广、更大的宇宙文明的启示。
我们读的《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里面的千亿菩萨都是这个级别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也是的,一上来就是文殊菩萨启问,然后入大乘境界,而且帝释天都是一千一千算的,那还了得,多么恢宏的宇宙观!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能心胸狭隘。心量大一点之后,人生境遇就会变得渺小,天大的事到你这儿都不算事;眼界高远了之后,就不会大喜大悲,不会被生命中的境遇左右。每个人的心地安定了,就是家庭安定、社会安定,因为佛法是能够净化人心、安定社会的。
自古以来都说“饱暖思淫欲”,没有说“饱暖思道德”的。并非物质条件丰富了,精神文明就富足了,不是这样的,精神文明跟物质财富没有关系。就如颜回,他在物质上是很艰苦的,但他的品格是很厚重的,所以他才能“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篇》)。
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幸福一定是从心灵世界里生发出来的。世间的一切在佛法面前犹如万花筒,千变万变也逃不出生死轮回的本质,再高级的游戏,也不过一瞬而已。佛教虽不标榜什么,但它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最顶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始终一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