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
长老
。
恭逢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农历九月十二,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宗门铁汉,禅海神龙,
振聋发聩阐家风,一肩挑五宗。
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曾以一幅对联自述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与宣统皇帝。
四朝:满清皇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难:生为肉球、饥寒雪掩、痢疾待毙、口流鲜血、失足堕水、大病顿发、索断浸水、险遭剖腹、全身枯木、遭匪毒打。
“
生平概述
1840年,虚云长老生于泉州,初坠地,为一肉球,母大骇而亡,由庶母王氏抚养。
1850年,11岁,其父为其纳二室,一田氏,一谭氏。是年祖母去世。
1852年,13岁,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湖南湘乡安葬,与叔父一同进香南岳遍游诸刹,不愿归家。
1856年,17岁,父逼其与田、谭二氏完婚,然同居而无染。
1858年,19岁,作《皮袋歌》一章,离家出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披剃,次年依妙莲和尚圆授具足戒,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
1860年,21岁,居山洞礼忏,前后长达六年。
1870年,31岁,依天台龙泉庵融镜老法师学天台教观。
1872年,33岁,奉师命往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
1882年,43岁,为报母恩,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朝礼五台。
1884年,45岁,拜香三年愿毕到达五台。
1895年,56岁,在扬州高旻寺参禅开悟。
1900年,61岁,八国联军陷北京,保驾扈跸西行。
1904年,64岁,得大理提督之助,驻锡鸡足山钵盂庵,着手恢复迦叶道场。
1920年,81岁,修复昆明西山华亭寺。
1934年,95岁,前往广东韶关修复南华寺。
1944年,105岁,驻锡云门,重修祖庭云门寺。
1952年,113岁,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0月抵沪主法上海水陆道场。
1953年,114岁,发愿重修江西云居山真如寺。
1956年,117岁,春,诸殿堂房舍次第落成。其庄严宏丽亦与南华伯仲也。
1959年,120岁,农历九月十二日,示寂于云居山茅棚,世寿一百二,僧腊一百零一。
“
虚云老和尚禅七开示:称一声佛号,这是觉悟心,是清净心,是成佛的菩提种子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这回玉佛寺打禅七,真是因缘殊胜,各方信心男女居士们这样踊跃的来参加,种下这一成佛的正因,可说是稀有难得。
释迦牟尼佛说《妙法莲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人生在世数十年的光阴,不知不觉的过了。在这当中,有钱的人,或贪酒色财气;无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而劳碌奔波,很少有清闲自在的时刻,真是苦不堪言。但是这种人,偶一走到佛寺里,见此寂静庄严的梵刹,心生欢喜,或见佛菩萨形象而随口声称佛名者,或心生清静而起感慨,称赞如来吉祥而生稀有者,这都是过去生中有甚深善根,由此皆得成佛。
因为人们平时眼中见到的风花雪月,耳中听到的歌舞欢声,口里贪著的珍馐美味等,而引起惑染思想。这惑染思想是散乱心,是生死心,是虚妄心。今天能够在塔庙中,称一声佛号,这是觉悟心,是清净心,是成佛的菩提种子。
佛者,梵语佛陀,华言觉者。觉者,觉而不迷,自性清静,即是有觉悟心。我们今天不为名利而来,也是觉悟力的作用。但是有许多恐是闻其打禅七之名,而不知其打禅七之义,以一种稀奇心而来看热闹的,这不是上上心。现在既到此地,如人到了宝山,不可空手而回,须发一无上的道心,好好的坐一枝香,种一成佛的正因,将来大家成佛。
虚云老和尚的袈裟、
百衲衣、僧鞋
昔日释迦牟尼佛有一弟子,名须跋陀罗,家里贫穷孤独,无所依靠,心怀愁闷,要随佛出家。一日至世尊处,刚巧是世尊外出,诸大弟子为之观察往昔因缘,八万劫中,未种善根,乃不收留,叫他回去。此时须跋苦闷已极,行至城边,忖思业障如此深重,不如撞死为好。正要寻死,不料世尊到来,问其所以,须跋一一答之,世尊遂收为徒弟,回至其所,七日之中证阿罗汉。诸大弟子,不解其故,请问世尊,世尊曰:“你们只知八万劫中之事,八万劫外,他曾种善根,他那时亦很贫穷,采樵为活,一日在山中遇虎,无所投避,急忙爬于树上。虎见他上树,就围绕而啮树。树欲断了,他心中甚急,无人救援,忽而思惟大觉佛陀,有慈悲力,能救诸苦,乃口称‘南无佛,快来救我’。虎闻‘南无佛’声,乃远避之,未伤其命,由此种下正因佛种,今日成熟,故证果位。”诸大弟子闻此语已,心怀喜悦,叹未曾有。你我今天遇此胜缘,能来此坐一枝静香,则善业已超过多倍,千万勿为儿戏。若为热闹而来,那就错过机会了。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