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后方知 ”性、境“ 皆不同

2024-03-13 06:06:10 发布: 人气:12
图片




图片




图片






玄奘法师的“八识规矩颂”

一上来就提到“性境”,

“性”是真实不虚假的意思。



所谓的“真实”也不是究竟真实,

因为众生各自的业力不同,

所见到的境也不一样。







图片



图片




就如我们人看水是水,觉得水是真实的;鬼道众生看水是脓血,觉得脓血是真实的;天人看水是琉璃宝,也觉得是真实的;鱼看到水会认为这是它真实的房子;地狱众生看到水会认为是真实的火。由此可见,我们所谓看到的现象,也是随着每个众生的业报而显的。所以佛菩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都是阿赖耶识里变现的。



这个道理,用科学来讲就是波粒二象性。粒是可见的,是有实质性的;波是能量态,不是性境的实境。整个宇宙都属于能量的状态,我们身处于量子力学时代就很好理解。






图片
图片





我们的阿赖耶识也叫“含藏识”,

从内到外,

从个体生命到森罗万象,

它都含藏。



《百法明门论》第一句:

一切法无我。

这一切法包含在哪里?

都包含在心王里。

这心王极小无内,极大无外,

但可以变现出一切。






图片




图片




就像我们此刻坐在这里,这是我们阿赖耶识的共业所显。如果哪一个人突然要往生了,他的其他道的业又成熟了,他的阿赖耶识里的见分,马上就会从这个共业里抽离出来,漂移出去。


这时候,他所看到的法堂的相跟我们看到的就不一样了。我们坐在这里只是阿赖耶识的共相,也是我们的共业。当我们别业现前,出离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前途茫茫就随着业种去变现了。



所以我们戒恶修善,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我们由此长养出来的功德身,那怕有一点点,也能够回向祖先,回向父母,回向世界。如果自受用,用在持戒上,戒也是清净的,用在入定上,也可以入很深的定。






图片
图片







这些内容,我们先作为知识去学,希望可以用来指导以后的修行。凭着这些知识,以后入到不同的境,加以辨析后再去修,你就会心服口服,就会知道佛没有骗我们,只不过我们自己耽误自己而已。佛教的知识都是开放的,真理的门一直敞开着,我们可以看书,可以查资料,大家不要不学。



学了之后,还要去实践。会实践了,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境都不一样。四天王所依的境跟帝释天所依的境不一样,夜摩天在虚空中,所依的境跟忉利天也不一样,而兜率天所依的境跟夜摩天又不一样。欲界天里每层天所依托的境都不一样,更何况出了欲界入色界,色界天的境跟我们的境更是天壤之别。


我们学了《百法明门论》和《八识规矩颂》,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人、宇宙是依什么而来的。这是很伟大的教育,同时也是很伟大的智慧,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




图片







图片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图片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修行学法,先识法相 ......
· 跟佛陀,再亲近一点吧!
· 跟着菩萨,走进这扇解脱之门
· 《八识规矩颂》番外|答疑篇(二)
· 《八识规矩颂》番外|答疑篇(一)
· 《八识规矩颂》第八课 | 生命,原来靠它支撑
· 《八识规矩颂》第七课 | 打七,打的就是这个“老七”
· 《八识规矩颂》第六课 | 深入剖析你的内心活动
· 《八识规矩颂》第五课 | 修行,要靠第六意识用功
· 《八识规矩颂》第四课 | 度众生,就从他开始
· 《八识规矩颂》第三课|做点好事,为什么这么难?
· 【精彩连载】《八识规矩颂》第二课|深入剖析“眼耳鼻舌身”
· 跨平台首推 贤空法师主讲|《八识规矩颂》,玄奘大师的学法心得
· 修行特别容易得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