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八,
是人天教主、三界导师、大悲慈父
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
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
非将相之所能为,
出家守戒即发出离心、广大菩提心。
《太子瑞应本起经》里记述了佛陀大部分的生平,此经共上下二卷,收藏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经记载了佛陀因地修行、入胎、出生、出家、降魔等内容。
因地修行
某日,隐居的儒童菩萨听闻定光佛在世间弘法,便想要前往瞻仰。他来到定光佛即将到来的王城,并高价从王女处购得五朵莲花。
正要告别时,王女疑惑道莲花并不值钱,这人为何愿意花费这么多来换取呢?
当得知儒童供佛的愿望后,王女便恳请儒童代自己也供两朵,并于后生“常为君妻。好丑不相离。必置心中”。
定光佛到访时,国王臣民都散花供养,其中唯有五朵莲花未曾落地,又有两朵落在定光佛的肩上。
定光佛于是知晓了儒童的至诚心意,并为他授记:“汝无数劫。所学清净。降心弃命。舍欲守空。不起不灭。无猗之慈。积德行愿。今得之矣。因记之曰。汝自是后。九十一劫。劫号为贤。汝当作佛。名释迦文。”
授记后,眼看定光佛即将经过一片湿泥地,儒童赶紧走上前去,俯身在地,用头发掩住泥污请佛踏过,并再次获赞:“汝精进勇猛。后得佛时。当于五浊之世。度诸天人。不以为难。必如我也。”
这里的儒童便是佛陀的前世,而这里的王女便是他未出家前的妻子耶输陀罗。
入胎降生
后来,儒童菩萨于九十一劫内,修道德,学佛意,通十地行,证得一生补处菩萨果位(下一步即可成佛),上生兜率天,为诸天师。
一日,他觉因缘具足,便化乘白象,入摩耶夫人腹中,至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诞生于蓝毗尼园。
出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请人为他占卜,被告知此子治国当为转轮圣王,若不乐天下,便会出家修行,度脱万姓。
四门出游
净饭王为了预防太子有出家的念头,便为他提供种种享乐的途径。
然而,太子在十四岁之后,先后出东、南、西三门,见众生受病、老、死三苦折磨,心生忧苦,不乐饮食享受。
最后于北门处,天人继老、病、死后,再次化身清净沙门。
而当太子听说沙门“声色不能污,荣位不能屈,难动如地,已免忧苦,存亡自在”时便起了出家的心思:“斋思不食。念道清净。不宜在家。当处山泽。研精行禅。”
辞亲出家
一念及此,太子当夜便在诸天及仆役车匿的帮助下离开了王城。
次日,当净饭王率千乘万骑追上太子时,太子只恭敬礼拜,平静地述说想要出家的原因。
“今我所以欲离世者。以自所见。恩爱如梦。室家欢娱。皆当别离。贪欲为狱。难得免出......
吾恒以是。常自觉悟。愿求自然。欲除众苦。诸未度者。吾欲度之。诸未解者。吾欲解之。诸不安者。吾欲安之。未见道者。欲令得道。故欲入山求我所愿。得道当还。不忘此誓。”
降魔成道
太子于树下入定,一离贪欲,二离瞋恚,三离愚痴,无复挂碍。
于是,第六化应声天的魔王心中烦毒,饮食不甘,想着太子尚未成道已经如此,若成道后必大胜我,便准备阻挠太子成佛。他先派了欲妃、悦彼与快观三个女儿前去诱惑太子。
然而太子心净如琉璃珠,不为染污的同时,还加以训诫:
“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无常,而作妖媚。形体虽好,而心不端,譬如画瓶中盛臭毒,将以自坏,有何等奇?福难久居,淫恶不善,自亡其本,死即当堕三恶道中,受鸟兽形,欲脱致难。汝辈乱人正意,非清净种,革囊盛屎,而来何为?去!吾不用汝。”
三女于是化成老妇,不能自行恢复。愤怒的魔王更召一亿八千万鬼神,令其变为师子、熊罴、虎兕、象、龙、牛、马、犬、豕等形貌,更令其担山吐火、四绕雷电、擭持戈矛去伤害太子。
而太子不惊不怖,非但一毛不动,神色反而更加自如,于是鬼兵退散,不能得近。
诸天劝请
佛陀证悟后,发现众生都乐生求安,贪欲嗜味,好于声色,不乐佛道,佛陀便想直取涅槃。
是时,诸天殷切劝请佛陀住世弘法,并提议先度最初侍奉佛陀的五位侍者,这才有了佛陀转轮弘法的后续。
佛陀曾贵为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不仅出生高贵,而且身相三十二圆满,从头到脚八十种随形好,但最不共的还是祂的内在智慧。
悉达多太子游四门的思考,也是我们所有人类游生、老、病、死这四个门时产生的思考。只是我们视而不见,我们屈服于命运的蹂躏,苟且于生命自然态而不思进取。佛陀不仅不屈服于这些,而且誓要为所有众生找到出离之道,超越命运的束缚。
所以,这一夜,太子骑白马,越东门。
这个“东门”,从世俗上来说,它也是生老病死的“生”,有生就有老、病、死,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从解脱上来说,东方是金刚体性生起的方位,是无漏生起的时刻。
太子的这一越,不是从门里走的,而是从门上飞越过去的。这代表着带领我们众生超越了生老病死的轨迹,越进了解脱的门径,生命的轨道从此不同。
佛陀的探索,在人类文明进程当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让我们在三千年之后,还能享受在祂为我们开创的体系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END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