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长老(公元1858-1932年),民国时期的著名高僧,
是与印光法师、虚云长老、弘一法师齐名的近代高僧,
是近代天台宗泰斗,
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祖,
他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
教通三藏,学究一乘
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
梵行高尚,著述宏富。
他一生不离讲席寸步,以弘法利生为事业;实为力弘天台之泰斗,大开讲宴之法将,勤修净土之行者。他与印光法师为真莲友,同倡“教演天台,行归净土”之宗旨,共挽狂澜,力匡正法,堪为末世津梁。
深入堂奥 大开法宴
谛闲长老,生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俗姓朱,浙江黄岩人,出家后法名古虚,字谛闲。幼年丧父,曾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到舅父的中药店作学徒。因天资聪敏,渐通达医道;每见沙门行脚路过,常与沙门谈天请益。
十八岁时,随俗授室,自设中药店于黄岩城北门,兼理方脉,医德高尚,求诊不绝。两年间,母亲、妻儿相继病故,遂感悟人生无常,即到临海县白云山,依成道和尚剃度出家。
二十四岁,在天台山国清寺受具足戒,戒期圆满后,留寺栖心禅寂,日夜加行,功夫日进。二十五岁至平湖福臻寺,从敏曦老法师听讲《法华经》。因初次听讲,《法华经》的会三归一,开权显实的义理,一时茫然,难以契入。寺中授虚法师对谛闲长老赏识有加,送给他一本《法华会义》,于是,他白天听讲,夜晚披寻,连续多天的不懈参究,终于玄解顿开,全经要义刹那洞然。授虚法师对谛闲长老的进步深表赞叹,认为"稀有",敏曦赞为"法门龙象"。
二十八岁时开大座,先于杭州六通寺,开讲《法华经》,一天讲至《舍利弗授记品》,寂然入定,再出定时,文思泉涌,辩才无碍,答难析疑,舒展自在。一生说法利人,其端肇此。
二十九岁,在上海龙华寺听瑞芳法师讲《禅林宝训》,并由龙华寺方丈迹端定融大师授记付法,传持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祖。
长老三十二岁时在龙华寺讲《法华经》,听众两千多人。法会圆满后,他至镇江金山江天寺,连住两年参禅。此后,又应信众的要求,复至龙华寺讲《楞严经》,每日听众踊跃,四众欢腾,日计两千余人。他撰写的《楞严经序指味疏》,提纲挈领,剖析深刻,言简意赅,便于初学。
从此,谛闲长老闻名遐迩,先后应各方信众的邀请,经常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地讲经说法,座无虚席,听众多至数千,法缘殊胜,叹未曾有。
倓虚法师
1910年,江苏南京创办全省佛教师范学校,众推谛闲长老为校长兼总监督,长老挑选各省笃实的青年僧徒,分班讲授,解行并进,开创了中国近代僧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
1913年,谛闲长老受宁波当局之请,出任四明山观宗寺住持。受任之后,仰体四明大师遗志,立志恢复祖庭。重建大殿、天王殿、念佛堂、禅堂、藏经阁等,为佛像装金,重订规约,以三观为宗,说法为用,改观宗寺名为"观宗讲寺",数年之间,使观宗寺成为东南一大名刹。
谛闲长老还成立"观宗学社",专攻天台教观。此后,扩充观宗学社为正式僧教育机构,是时入学僧侣,有倓虚、静权、宝静、妙真、可端、常惺、显荫、持松等法师,后来这些人分灯于大江南北,各为天台重要法匠。
1918年,北京发起讲经会,请谛闲长老开讲《圆觉经》及《大乘止观》。他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白天撰写讲义,晚上登座宣讲,一连讲了三个多月,法众济济,请求皈依的不下数万。《圆觉经》是谛闲长老日诵功课之一,历数十年之久,深解经中奥义,如今站在天台宗的角度,多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到,令人叹服。蒋维乔、黄少希等居士,从旁记录讲义以外之语,写成《亲闻记》数十万言。
1924年,谛闲长老有感于历年水火刀兵,饥馑瘟疫,相继滋蔓,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如不再忏悔,祸患将不堪设想;故在观宗寺开讲《梁皇忏》,并撰成《梁皇忏随闻录》三册,欲使礼忏者一见此录,即顿生惭愧恐惧之心,由此入圣超凡,转污成净。
1928年,谛闲长老完成了八九万字的《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疏》系天台智者大师所作,《钞》为四明尊者知礼所撰,均已历时五百多年,有许多学人苦无门径可寻。为此,长老发心将四十多年奉持此经的心得和盘托出,《演义》条分缕析,层次清楚。
1929年,谛闲长老的弟子倓虚法师于哈尔滨创建极乐寺,就寺传戒,请长老为得戒和尚。谛闲长老以72岁的高龄,飞锡北上。求戒比丘多达100多坛,每天下午四时开座,至翌日上午九时圆满,诸执事皆轮番休息,唯长老趺坐坛中,常住定中,历十七小时有余,端然不动,亦不饮食便利,见者无不肃然起敬。
度生圆满 坐化示寂
1931年,谛闲长老应邀至上海玉佛寺讲《楞严经》。自春至夏,讲了整整四月余,听众近万。楞严法会圆满,又应无锡居士之请,讲省庵法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并有讲义留世。讲毕,返回宁波观宗讲寺。他本打算于苏州灵鹫寺、宁波阿育王寺,再讲《观无量寿佛经》。岂料不胜往返数讲之劳累,精神疲乏,无力支撑,难以践约,只好婉言谢绝,息心休养。
谛闲长老自知住世不久,乃函电急催宝静法师由滇粤回观宗寺,以预付后事。长老将宁波观宗讲寺全权托付于宝静法师,并命其为住持;嘱其将观宗讲寺永作“教观双弘”之道场,并命宝静法师兼任弘法研究社主讲。
1932年7月2日(农历5月29日)午前,长老忽向西合掌,沉默良久云:“佛来接引”;旋唤侍者用香汤沐浴更衣,写偈云:“我经念佛,净土现前。真实受用,愿各勉旃!”写毕,又嘱本寺全体僧众齐集大雄宝殿念佛,以迎请西方三圣的降临。长老在侍者的搀扶下,趺坐莲龛内随众念佛。
大众念佛,直至午后一时三刻,谛闲长老慈目环视在旁大众,视而复闭,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含笑,坐化而逝。逝后,面作金色,光洁莹净。顶中暖气如火,经久不散。
长老生西后,停龛寺中百余日,宝静法师集众念佛不间断。至十月十五日始开吊传供,十六日辰时举龛恭送至慈溪五磊山入塔,沿途百姓焚香作礼默哀,相送者达数万人之多。
1951年,倓虚法师搜集长老遗述120余万言,撷英摭华,删繁就简,编成《谛闲法师遗集》及《谛闲大师语录》,先后由香港华南佛学院出版。
巍哉大师,乘愿再来。
建大法幢,作狮子吼。
高山仰止,垂范人天。
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扫码关注 宁波慧日禅寺
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将点亮一盏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