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同步收听音频
壹
依然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FORIQINGLIANG
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追求解脱?解脱到哪里去?我们这个生命当下的问题在哪里?既然这是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所提出的,为什么这个时代还要提倡呢?佛陀所证得的彼岸,我们现代人还需要吗?
现在是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都不缺衣少食,也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尤其这个信息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让我们足不出户而遍知天下丰富的信息。所以,如果生命不冷静下来深刻思考的话,就不会知道老佛爷讲的生死话题对这个时代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讲过:“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科学新发现都能验证它的观点,那就是佛教。”这个“验证”每天都在发生,科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在证明佛法的正确。
贰
《心经》里的智慧
FORIQINGLIANG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用现在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形象的解释了。
这个“空”就是能量体的状态;当它没有显相的时候,就是弥漫在这个宇宙里每一个能量场的状态,当它显现出来的时候,就是“色”。“色”的本质还是能量,就是“色不异空”。
科学家认为能量像琴弦一样,有振荡的频率,所以称之为“波”。实际上,用“波”来概括“空”是非常粗糙的,佛教把它概括为“妙有”。“妙有”就是生命在佛教智慧的组合下所产生的一系列良性循环,“妙有”等于“真空”,“真空”等于“妙有”。
如果我们了解了万事万物,有情生命、山川大地的本质就是这个,“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把生命建立在这种宏观的认知上,还会惧怕它的各种变换吗?“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一切相都不离它的本性。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我们现在的人不仅迷乱,而且恐怖,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因为他的生命没有踩在真理的大地上,所以会处在无常变灭的状态里。
但是对于“明心见性”的人,他生命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生老病死会把他吓住吗?不会的。大到宇宙的成住坏空,小到物质的生住异灭,再到生命的生老病死,这些都是相——业相。佛教称之为“尽此一报身”,当一个修行人的这一期业报身的生命终了的时候,叫“圆寂”。圆寂就是还归于法界,融入法界,入法界定了。
叁
阿弥陀佛的世界
微妙不可思议
FORIQINGLIANG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
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
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
我们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净土,净土是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物理能量场”,阿弥陀佛的世界微妙不可思议。那里的大地、天空,乃至琉璃楼阁,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阿弥陀佛的光里化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不仅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亦无边,祂还可以化出一方净土来。这个多神奇啊!
解脱的彼岸是不是真实存在?前两天有同学还问我:“师父啊,极乐世界真的有吗?”就像我们看的电影一样,里面有一句台词,“我跨过去会怎么样?”不仅跨过去怎么样无法描述,连每一次要跨过去的方法都无法描述,彼岸也是不可描述的。
电影片头就说了,“本电影只有百分之五的真实性。”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虚构的。我们的人生百分之九十五不都是虚构的吗?唯独那百分之五的佛性是真实的,我们却不知道它。
人有没有佛性?有,但是我们不知道,害得它跟着我们下地狱、上天堂,做猪、做牛、做马,结果还不认识它,还把百分之九十五的虚构当真实了,这在佛教叫“认贼为子”。
我们学了佛再来看世间,“犹如梦中事。”梦中的人在干吗?都在自欺欺人,活得不真实。我们人类亘古至今就活在这样一种虚幻当中,靠感官支撑着我们的生命。因此,追求“觉醒”这个话题,它贯穿了古今中外人类文明最核心、最轴心的问题,就是回答这一句——“大梦谁先觉”。
所以,我们要积累福报,去探索生命的真相,突破虚幻的业相。我们佛弟子要坚定这种信念,科学也正在逐步证明佛教的伟大,以及衪的合理性。
清
凉
寄
语
法师告诉我们,佛教的微信制作,只是为了让大家在网络世界里也能遇到佛法,遇到觉醒的机缘,并不是为了获取关注,让大家沉浸其中。我们始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尽量放下手机、远离手机,远离生命被占据、被碎片化、被无意义消耗的低迷状态;希望每个生命都能回归真实、回归现实,并且更进一步,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放下手机吧,走到阳光里去!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