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讲记(十七) | 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2024-08-22 21:30:00 发布: 人气:8
图片
图片



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农历七月,佛教称为“地藏月”。

我们一起发广大菩提心

念诵《地藏经》、学习《地藏经》,

以此回报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的恩德。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虑深密如秘藏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在佛教里,地藏菩萨是一切诸佛愿力的体现,代表无处不在的法身大士,如同大地一样安稳不动。


地藏菩萨是与中国人有特殊缘份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是被喻为地藏菩萨化身的韩国太子金乔觉修行成就之地。2014年4月,受九华山佛教协会之邀,传喜法师于九华山宏愿堂举行了七天讲经法会,开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八百余信众踊跃欢喜听经闻法。


这是首次有法师在九华山完整地讲解《地藏经》。法会上,法师详细讲解了地藏菩萨的本愿、本行和大功德力,并深发慈心大愿,苦口婆心,引导大众了达“本然净心地”,策励大众随学地藏菩萨发菩提心。


法会期间,信众倍受感动于地藏菩萨累劫勤苦度脱众生,同时感动于法师不辞劳苦,悲心泣血,而竭力化导之举。法会净化身心、转烦化恼之效力,在场听众身心感受,冷暖自知,在此不一一赘述。




图片

上下滑动阅读

《分身集会品第二》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槃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地藏经》讲记连载十七

传喜法师讲释


图片







01

《地藏经》里讲到的数字

是人类的智慧难以企及的

FORIQINGLIANG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前面佛陀赞叹地藏菩萨,又讲了祂的本愿故事之后,“尔时”,就是当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


《地藏经》里讲到的数字,是人类的智慧难以企及的。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还不止,还要再加上一个阿僧祇。阿僧祇就是无量,也就是说,这是无量的无量。


前面我们讲到,虚空的“空”无所不包,无所不入,遍一切处。像我们此刻所在的弘愿堂,每一个房间、走道、每一处雕刻里都有空,肉眼所及之处也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充满着空。像这么大的一个建筑,遍入其中的“空”我们能数得过来吗? 




FORIQNGLIANG

图片







02

学习《地藏经》

这是我们的福报,也是国土的庄严

FORIQINGLIANG






佛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在我们汉传佛教,最高的就是法身毗卢遮那佛,大光明遍满。而在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国家,他们也承认有佛,承认有六度,但他们的经书重点是弘扬声闻乘,以“四念处”为主。他们认为凡夫能知道世间的苦,进而能厌离苦,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就已经是人中豪杰了。他们的重点放在这里,但这些国家有很多修行人,成就还是很高的。


那里的出家人,身上有“离欲寂静”的特质,不持金钱,日中一食,至少是过午不食。搭衣、托钵、赤脚,沿路乞食,有什么吃什么,余下来的食物就布施给动物,不存过夜之食。身无长物,只有三衣一钵。在家人每天早上做好饭,早早就等在路边。出家师父过来,就跪在地上,把饭舀在出家人的钵里。所以,在泰国、缅甸,老百姓真的很幸福,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供养圣者,就是念佛、念法、念僧。


在中国,就很少有这种现象。大乘佛教视一切众生为未来佛,为生生世世父母恩亲,所以有人给我们出家人合掌,我们也合掌回应。在小乘国家,出家人是不可以给在家人还礼,甚至是作揖的。即使在国王面前,也不回礼。从小乘角度来说,出家人是众生福田,代表佛,而在家人代表轮回,需要通过出家人修福田积资粮。所以,在他们那里,出家人是正位,连佛陀也恒现声闻形。


在我们大乘佛教,出家人要度化众生,就要主动靠近众生。用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使众生依附而受道,进而得以了悟真理,所以我们需要有智慧的眼睛去看待,去分辨是非。


中国南北朝的时候达摩祖师从西土东来,还有慧可禅师断臂求法,但是再过五千年呢?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么多人听经闻法,学习《地藏经》,这是大家的福报,也是国土的庄严。




FORIQNGLIANG

图片







03

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

FORIQINGLIANG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共复一形”,就是回归到祂的本体,“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从地狱中分身的地藏菩萨不单单无量无数来集到忉利天宫,而且也带着祂所度化的众生,都各持香花来供养佛。


“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这时候佛陀“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


这么多难以思议的分身地藏菩萨,佛陀一一伸手为祂们摩顶。这不是我们这个凡夫的手,而是要从法身的角度来思维,因为法身遍满一切处,无论你在哪儿,都不出佛的法身之外。


像《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就是法身佛的境界。再好比我们此刻在听经闻法,请问世尊的手有没有摩到我们的顶?无障碍的,都可以摩到的。




FORIQNGLIANG

图片







04

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FORIQINGLIANG






“而作是言”,地藏菩萨一来,佛陀就先自我介绍。前面说过,地藏菩萨的本愿就是释迦佛陀的本愿,那么释迦佛陀在娑婆世界所做的一切是不是也是地藏菩萨所做?无二无别。 


所以,佛陀说我在这个“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刚强众生”,是佛对我们的定义。我们如果当下非常惭愧地承认了,说明已经不那么刚强了。但这个世界上能有几个人会真心认同呢?


这个世界上,学佛的人跟没学佛的人的面相都不太一样的。学过佛的,脸上会呈现出柔软慈悲的特质;没学过佛的,很多都给人一种刚强的感觉。因为在大部分人的内心里,我执我慢重,自我感觉良好,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地狱有多可怕。而一旦学佛了,对自己的认识加深了,有了谦卑的心,面相会转变,命运也会转变。


“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以佛陀这样的威德力,十个还有一两个不听的,依然身陷邪道,恶习不改。佛陀也需要千百亿化身,广开甘露法门。佛陀无量的化身,化身又化出无量的分身一一分身就是为了救度如母的众生。所以,一方面说大孝地藏王,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因此也称“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


“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扪心自问一下,我们是属于利根,还是属于暗钝?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我们还在这里沉沦。贤劫千佛,只有释迦牟尼佛选择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来此世界救度我们。


“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还有业更重的,不生敬仰的,事实上,这样的众生数量很多的。“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其他的经典里介绍的菩萨也是分身无数,比如我们熟悉的观音菩萨,以何种身得度就现何种身。


观音菩萨是谁?祂跟释迦牟尼佛是二还是一?也是一,所以叫“佛佛道同,圣贤一体”。只不过所应化的时机不同,所显现的形象也就不同。就像黄金做的脸盆、茶壶、水龙头,乃至黄金做成的马桶盖子,虽然用途形状各不一样,但本质都是黄金。


然而,世间还是有愚痴者自认为:“我是念阿弥陀佛的,我不念释迦牟尼佛。”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到这个黑暗的世界来救你,你能知道阿弥陀佛吗?




图片





《地藏经》讲记·连载十七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一切佛弟子,都应该这样做|《佛说盂兰盆经》浅释(四)
· 《地藏经》讲记(十六) | 婆罗门女救慈亲(四)
· 《地藏经》讲记(十五) | 婆罗门女救慈亲(三)
· 为什么这一天,功德如此大|《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三)
· 救济父母,佛陀亲自讲了方法|《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二)
· 《地藏经》讲记(十四) | 婆罗门女救慈亲(二)
· 《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一)|尊者证得圣果后,用神通追寻母亲去处
· 救济父母,佛陀亲自讲了方法|《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二)
· 短短八百字里,佛陀再三强调了这个简单明了的救苦良方
· 《地藏经》讲记(十三) | 婆罗门女救慈亲(一)
· 盂兰盆节|如何迅速积攒福慧资粮
· 《佛说盂兰盆经》浅释(一)|尊者证得圣果后,用神通追寻母亲去处
· 地藏菩萨又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面前广行大愿
· 地藏菩萨最初就是依着“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发了菩提心
· 从心而起一念赞叹“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是要下很多功夫的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 修行要次第而行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 福德还是有漏的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取浊土而成佛,乃佛陀之本愿
·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 念诵《地藏经》,一切时处都吉祥
· 佛经像涌泉,可以不断地涌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