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但是忏悔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佛说无量寿经》里也说“拔业障”,各门的修法都说“但得障净”,虽然人所做过的恶业如同已经服下的毒药一样,但灌肠还是可以救命的,甚至解药是可以化解的,所以方法很重要。
修行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被境所转”,保持正念,保持着一个佛弟子的状态,不被逆境所转、不被别人的恶业所染污。甚至把逆境变成“增上缘”,把自己不愉悦的、不喜欢的,外来的苦的逼迫、违缘变成我们忏罪的动力;变成我们对过去不善业忏悔的对境、发誓未来“永不再这样扰乱别人、损害别人”的动力。
把负能量转变成我们忏悔的动力,变成我们做一个“不倒翁”的能源,要安住在善业和善法中,不被别人摧毁。
忍辱的力量
佛教的忍辱有好几个境界,无论如何也能够忍,知道这个恶不犯,不去损害别人,然后通过修行,智慧的提高,忍的境界也会不断提高。
从“生忍”到最后“无生忍”,前面就是以强大的理性、逻辑把自己的情绪压服住,还是有痛苦的。但到后面提升到智慧的层面的时候——无生忍,就是面对被损害、被伤害还能够超越,不被伤害。
作为一个这样的佛弟子来说,这样不仅不会被伤害,更高的级别就是在这种对境和违缘
降伏自己生命里“负面的我”
学会在境界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空间,在种种生灭的现象中,找到自己不生不灭的佛性。
这个世界由不得你做主,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避开伤害,乃至学会在伤害中获得生命的平衡,收获生命的喜悦,这是需要有智慧来指导的。而佛教的智慧能够打开我们的心量,带领我们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在逆境当中能修行,不为它所动,不为它所伤,安住在内心的平静、吉祥中,这就叫道心坚固。这颗修道的心,稳固、坚韧、强大、安定,所以时时能得欢喜得清净。
没有智慧,心是随境而转的,遇到烦恼就是烦恼。股票涨了你的心跳也高了,股票跌了你的心跳也跌了;得到肯定了欢欣雀跃,被批评了灰心丧气。甚至别人一个无心的眼神都能变成你心里的一把刀。脆弱、胆怯、敏感、多疑,所以总是紧张、焦虑、惶恐、痛苦。这其实就是凡夫心,危脆易碎。
我们来学佛,其实就是为了建设最积极的人生。把逆境变成修行,把那些不管是自己的业障还是他人的业障,变成修行的资粮,化痛苦为智慧,转烦恼为菩提。
皈依后大家就互称“师兄”,优婆夷也不例外。为什么?因为修行是大丈夫行为。出家更是如此,“非王候将相所能为”。因为王候将相攻城掠地,是征服别人;修行戒恶修善,是征服自己。征服我执、我见,超越我、我所,降伏自己生命里“负面的我”,让那颗玻璃心放射出金刚的光芒。这就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