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藏经》,为什么会流泪?

2024-08-31 09:02:00 发布: 人气:38
图片
图片


每次读《地藏经》


我都会

被地藏菩萨和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愿

所感动




图片

点击上图观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全30集



佛陀已经成佛了、福慧两足了,但祂心中还有牵挂。牵挂谁啊?牵挂我们众生啊。从佛自身来说,祂已经圆满了,不会再有烦恼了,祂的烦恼是烦恼我们的烦恼;祂的愿,就是但愿我们能得长生,能得离苦得乐。





图片


生命与生命之间有一种“契约”,这个契约超越生死,超越轮回,超越凡圣,超越时空。这契约就是佛的愿力,并且这个愿力是单方面的、震天动地的。


我们社会上有一句话叫“精致的利己主义”,我们来到寺院里,看到的却是“精致的利他主义”。


寺院的存在是为了社会,为了众生,为了有缘者;为阳间的人,也为阴间的众生。这是佛教精致的利他主义。因为佛教有单方面的愿力,像地藏菩萨“屡发重愿”,祂只负责坚固自己的愿力,不停地给自己的愿力“充电”,无论被不被祂救度的众生所理解。


所以读《地藏经》为什么会感动流泪?就是生命最极的果位,最舒服的、最好的状态,地藏菩萨不要,只要看到众生在苦,祂就不能够忍受撇下他们不管、自己先成佛。要把自己的命运跟这么多苦难的众生绑在一起,那么执着的一种生命态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tender






图片






佛教有一个专用名词叫“一阐提”,就是形容一个人坏到连一丝善都没有,不给自己的佛性一丝机会。这样的人有一个名字叫“一阐提众生”,就是极致地坏。


还有一种是极致地好。就像地藏菩萨这样,的生命就跟众生绑在一个命运线上,只要众生不离苦,祂就不离苦。这种菩萨就叫“一阐提菩萨”。



一阐提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


——《入楞伽经·卷第二》



所以看到《地藏经》这种极善的,怎么可能不感动?因为讲到底我们能来做人,都是被地藏菩萨救出来的。所以看到《地藏经》,我们就好像看到了把我们从地狱中救出来的恩人。天地宇宙间有这样的菩萨,有这样的精神,对苦难众生不离不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地藏菩萨对我们发的愿只有佛才能够知道。无数次费尽心力把我们救出来,但是我们非常快又堕落了,经典里描述叫“旋出旋入”。


救出来是不容易的,堕落却是很容易的。这代表什么呢?就是我们会陷自己于地狱之中。所以佛菩萨引导我们戒恶修善,走向光明。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光明、什么是黑暗吗?我们能够知道,都得从佛菩萨那里借贷很多智慧才行。


所以佛菩萨来帮助我们,还会受到我们的猜忌和伤害。因为爱我们,反而给了我们伤害祂的机会。佛菩萨悲悯我们,为了减少我们造恶业的机会,常常还选择隐藏起来。就像你来五台山,文殊菩萨接一千里、送八百里,肯定见你,但是你不知道谁是文殊菩萨。


佛教在人间等待众生成长多不容易啊!并且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成长是不能替代的,所以地藏菩萨成佛还是遥遥无期,菩萨一阐提啊,诸佛都会感动得流泪。

 

——三参法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tender






报父母恩咒


南(na)无(mo)密(mi)栗(li)多(duo)

哆(duo)婆(po)曳(ye)娑(suo)诃(he)




诵咒回向文:


 愿此报恩咒功德,

 普及父母与一切,

 四生六道与含灵,

 皆共同登圣觉岸。



每天49遍只需1-2分钟,非常简单易行。

请大家在农历七月孝亲报恩月这段时间,多诵持《地藏经》《心经》《药师经》《报父母恩咒》与《普贤行愿品》,并多放生,以报现世及累世父母恩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知足常乐的前提
· 你是否理解这份超越生死的“生命契约”?
· 在这里,来一场深刻的生命体验
· 因果不虚,佛菩萨怎么“编辑”?
· 佛法与世界的关联
· 拥有四不坏信是善知识久住的基石
· 你真的快乐吗?
· 关于“爱”,我们从这个故事说起……
· 放大佛性之光
· 保住你的正觉佛性,这是当下修行最重要的
· 中华民族的建筑,也是有道德属性的
· 二百六十字,“照”见心地光明
· 有一种快乐,叫“好人自带光辉”
· 修行,这要很小心
· 为什么从民间来说,小孩子叫“香火”?
· 这样坚持,你的智慧福报就会很快增长
· 如果没有学佛,我们拿什么去爱父母?
· 它,关系到家家户户的香火
· 有正确的方向,特别重要
· 解脱的模式是佛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