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内容提要:
第四卷记述从伊烂拏钵伐多国顺恒河南岸东行,经中印度瞻波等国。又东南行经东印度羯罗拏苏伐剌那等国到羯陵伽国,再西北行过中印度憍萨罗国,又东南行经南印度案达罗等国到达西印度伐腊毗国。又西北行经西印度阿难陀补罗等国,最后经北印度钵伐多罗国,折还摩揭陀国那烂陀寺,又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王慕师德义,遣使来请的情形。
第四卷
48 国王戒日
译文:
从这往西北方向,经过大森林和猛兽暴虐的荒野,行走二千四五百里,到达摩诃剌佗国。该国的民风一向轻生死、重名节。国王是刹帝利种,好武善战,所以该国国士、兵马齐整,法令严明,每次派将领与敌人交战,虽然战败失利,也不加以刑罚,只是送给他们妇女的衣服,使他们羞愧,很多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羞辱而自杀。
该国国内常养勇士几千人,猛象几百头,一旦要上战场,就让人兽喝酒,乘着醉意进攻,奋勇非常,所向无敌。因此该国非常傲慢,看不起邻敌。戒日王自认为智略宏远,军师强盛,多次亲自征伐,也不能取胜。
该国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徒五千多人,大小乘都修习,也有天祠、涂灰外道等。大城内外有五座佛塔,高数百尺,是过去四佛所游历的遗迹,为无忧王所建。
从这里往西北行走一千多里,渡过耐秣陀河,到达跋禄羯咕婆国。从这里往西北行走二千多里,到达摩腊婆国。该国风俗柔和,崇爱学术。在全印度中,只有西南的摩腊婆和东北的摩揭陀两国,崇尚学术,礼重圣贤,气质谈吐都很高雅。
摩腊婆国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徒二万多人,主要信奉小乘正量部教法,也有涂灰外道和事天外道的徒众。
相传,六十年前,这里有一位国王名叫“戒日”,他聪明博学,心地仁厚,崇敬三宝。从他当国王开始,直到驾崩,从来不说粗言恶语,面无怒色,不伤臣子百姓之心,不害蚊虫蝼蚁的生命。即使属下喂象马饮水,也规定必须以滤网过滤后才可饮用,深怕不小心伤害到水中无辜的生命。
至于国人,他也下令不可杀生。因而在这个国家里,野兽对人类很温驯,豺狼虎豹也不会伤害人类,国内一片平静祥和。这位戒日王所建精舍美轮美奂,塑造了七佛圣像,每年都开设无遮大会,他在位五十余年不曾间断过。因此百姓对他的思慕,至今不止。
大城西北二十多里处有个婆罗门聚落,聚落旁边有个深坑,是一位非常傲慢的婆罗门毁谤大乘而活生生堕入地狱的地方,故事记载在《大唐西域记》中。
自这里往西北走二千四五百里,到了阿吒厘国。该国土地生长胡椒树,树叶像蜀椒;还有薰陆香树,树叶类似我国棠梨。
自这里往西北行走三天,到达契吒国。
自这里往北行走一千多里,到达伐腊毗国。该国有寺院一百多所,僧徒六千多人,修学小乘正量部。佛陀在世时,曾多次游化此国,无忧王在佛所到之处,都建塔纪念。现在的国王是刹帝利种姓,是戒日王的女婿,号杜鲁婆跋吒。他性情急躁,举止粗率,然而重视道德,崇尚学问,信奉三宝。每年都设无遮大会七日,筵请各国僧侣,布施美味奇珍、床座、衣服,以及药品等物资,无不全都具备。
恭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唐沙门释慧立、释彦悰撰
译者 赵晓莺
具大慈心妙吉祥 三世觉母智难量
右持利剑烦恼断 左执青莲德相彰
孔雀神狮供乘驭 毒龙猛兽伏清凉
童形五髻知权现 本是如来欢喜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