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四)|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2025-01-18 00:02:00 发布: 人气:18
图片




戒杀放生







放生文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撰并注




【原文】




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译白】



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天下最悲惨的是杀生伤命。




【原注】



至重有二:一者世人于金宝官爵妻子,以至己身,皆其所重。然不可得兼。则重之中必取其尤重者。是以为救己身,不吝金宝;为救己身,不惜官爵;为救己身,不顾妻子,故云至重。二者,凡厥有生,皆能作佛,则生为佛种,故云至重。最惨者,如捶打等,虽皆苦事,未至断命,惟杀最惨。





【译白】


最重的有两种:一者世间人对黄金珠宝,官职爵位,老婆孩子,以及自己的身体,都是很看重的。当不可兼得时,则重中必取其更重的。因此为救自己身命,不吝啬金银财宝。为救自己身命,不惜撤官革职。为救自己身命,不顾老婆孩子,所以说生命最重要。二者凡是有情众生,都能作佛,则生命是成佛的种子,所以说最重要。最悲惨的,如捶打等等,虽都是苦事,还不至于丧命,只有杀生最惨。




图片



 【原文】


是故逢擒则奔,虮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



【译白】


你想捉它,立马就跑,虮虱都知道躲避死亡。临近下雨,赶快搬家,蚂蚁尚且贪恋生命。


【原注】


因命至重,为全命故;因杀至惨,为逃杀故。是以虮虱蝼蚁,皆知避死贪生。微命尚然,大者可知也。



【译白】


因生命最重要,为保全性命的缘故;因杀生最残酷,为了逃避被杀的缘故。所以虮虱蝼蚁,都知道贪生避死。微小的生命都是这样,大的可想而知。





【原文】



何乃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钩,直而矢,百计搜罗。



【译白】



为什么还在山中设网套,水中下罟网,想方设法来诱捕捉拿;弯曲的钩子,笔直的箭,千方百计来搜索网罗。



【原注】



一切众生既皆避死贪生,何以昧此良心,行诸毒事。网擒山兽,罟觅渊鱼,俯水垂钩,仰空发矢,以至暗施陷阱,密设牢笼。百计多方,莫能尽举,良可叹也。



【译白】



一切众生既然都避死贪生,为什么还昧着良心,干各种歹毒的事情。设网套捕捉山中野兽,下罟网觅捕深水中的鱼群,俯下身在水中垂钩,仰起头向空中射箭,以至于暗设陷阱,密下牢笼。千方百计,说不能尽,真可悲叹啊。





图片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



【原文】




使其胆落魂飞,母离子散。                   




【译白】



使它们魂飞胆丧,母离子散。




【原注】



如上网罟钩矢,见之惊怖,则魂胆飞扬;中之丧亡,则母儿离散。如人遭乱世,兵火临身,一何异乎?





【译白】


如上面所说的网套、罟网、钩子和弓箭,见到就惊恐,则魂飞胆丧。中之则丧失性命,则母儿离散。如同人类遭逢乱世,兵火临身,有何差别。







【原文】



或囚笼槛,则如处囹圄;或被刀砧,则若临剐戮。



【译白】



若被囚禁在笼槛中,就如同人关在牢狱里。若被按在砧板上,就如同面临千刀万剐的酷刑。



【原注】



幽系之,则禁锢不异囹圄;宰割之,则痛苦同于剐戮。设以身处,当何如其为情也。



【译白】



关在幽暗的笼中,这种禁锢与牢狱没有差别。宰杀切割,这痛苦与剐戮酷刑相同。设身处地想一下,此时是何心情呢?




图片


【原文】




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译白】



心疼幼子的母鹿,舔舐着小鹿身上的伤痕,柔肠寸断伤心欲死;怕死的猿猴,一看到弓影双眼流出悲哀绝望的泪。




【原注】



怜儿之鹿者,许真君少时好畋猎,一日射中一鹿,鹿母为舐疮痕,良久不活,鹿母亦死。真君剖其腹视之,肠寸寸断,盖为怜子死,悲伤过甚,至于断肠。真君大恨,悔过,折弓矢,入山修道,后证仙品,拔宅飞升。此证上文母子离散意。


畏死之猿者,楚王与养由基出猎,遇猿,令射之。猿望见由基,即泪下。盖猿臂柔捷,能接飞矢,由基神射,矢到之处,臂不及接,知其必死而悲也。此证上文魂胆飞扬意。






【译白】


心疼幼子的母鹿说的是,许真君年轻时候喜欢打猎,有一天射中一头幼鹿,母鹿为它舔舐伤痕,舔了很久小鹿还是没有活过来,母鹿也随之而死。真君剖开母鹿腹部,发现母鹿的肠子一寸寸断了,因为心疼幼鹿的死亡,悲伤过度,以至于肠子断裂。真君大为后悔,发愿改过,折断弓箭,到山中修道,后修得仙道,全家升天。这里佐证了上文中母子离散的意思。


怕死的猿猴说的是,楚王与养由基出去打猎,遇到一只猿,楚王命令养由基射它。猿望见养由基,即泪如雨下。因为猿手臂柔软敏捷,能接飞来的箭,但养由基射术神奇,箭到之处,猿臂根本来不及接,猿猴知道遇到养由基必死无疑了,所以悲哀绝望。这里佐证了上文中魂飞胆丧的意思。



图片


莫高窟第154窟 中唐



【原文】



恃我强而陵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



【译白】



依仗我势力强欺侮它们这些弱者,道理上就说不过去。吃它们的肉来补我们自己的身体,于心何安,于心何忍。



【原注】



观上二事,则知杀生甚所不应。且世人谓禽兽之肉,人所应食,不知皆是强陵弱耳。不然,猛虎食人,亦将曰人之肉,虎所应食乎?螳螂食蝉,雀食螳螂,鹰鹯食雀,弱之肉,强之食,此理甚明,当不疑也。又世人谓蔬食者瘠,肉食者肥。为肥己身,不念他苦,人心安在哉!



【译白】



从上面的二个事例来看,就知道杀生很不应该。且世间人说禽兽的肉,应该可以被人吃的,不知这都是以强欺弱。否则,猛虎吃人,也将会说人肉是该被老虎吃的吗?


螳螂吃蝉,鸟雀吃螳螂,鹰隼吃鸟雀,弱肉强食,这种道理很容易明了,应当不用怀疑。又有人说蔬食营养少,肉食营养多。为了营养自己的身体,不念动物的痛苦,其人心何在呢?







图片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这个场合,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流泪?
· 劝 戒 烟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善财童子说亲近善知识的殊胜意义
· 让般若空性的光明,在我们的生命里去照亮 |반야공성의 광명이 우리의 생명속에서 빛날 수 있도록
· 汉传佛教暮时课诵(双日《礼佛大忏悔文》)
· 读经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汉传佛教暮时课诵(单日晚课)
· 修行的进步,要通过系统的闻思和实践
· 滋味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汉传佛教朝时课诵(早课)
· 放生时,你是何种心态?
· 莲池大师 | 《戒杀放生文》(二)
· 慈悲心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莲池大师 | 《戒杀放生文》(一)
· 坚守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天宁梵呗|《钟声偈》
· 童稚 |《为佛》 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为佛》悟公上人开示汇集(有声读物)
· 解脱最重要的两个因缘
· 天天这样过,身心灵就会越来越清净